7月16日凌晨3点,家住省城临泉路的农民工张师傅早早起床,来到离住处只有几百米的一所小学门口,他这次早起不是干活,而是排队来给即将上小学的孩子报名的。等了1个多月,8月22日,张师傅等来了一个坏消息——学校说,目前名额已满,请到附近其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定点学校报名。而随后打听到的一个消息,让张师傅更加无法理解,有工友告诉他,只要交给该校12000~15000元不等的“捐资费”,孩子就可以在这里读书。
张师傅的遭遇并非孤例,记者调查发现,省城少数学校将这种所谓的“捐资费”作为入学门槛,许多家长不得不“被自愿”掏钱敲开上学之门。
资料虽全,孩子还是被拒门外
“一个多月前,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带着暂住证、符合规定的劳动合同、身份证等去报名,学校收资料时也没说啥,但直到报名结束时才通知我说,名额满了,推荐我带孩子到其他定点学校报名。”张师傅说,自己租住的房子离这所学校只有几百米路程,而学校推荐的长江东路那所定点小学,离他的住处有四公里远,“这太不方便了呀,我们打工的,哪有那么多时间接送孩子。”
和张师傅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几十个人,童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农民工的孩子上学很不容易,既然符合条件,为啥不让我们孩子就近读书呢!”她气愤地对记者说:“和我们说名额满了,但一些人交给学校一笔钱后,却可以顺利上学,这哪是名额满了呀,分明就是让我们掏钱呀。”
费用一缴,孩子顺利就近读书
无法接受这种现实的张师傅,还正在琢磨要不要交钱给孩子报名,而为了让孩子早点上学的童女士已选择了“屈服”。昨日,她郁闷地告诉记者,在交给学校一万多块钱后,孩子已顺利报上了名,可以就近读书了。
“学校说这是自愿缴的捐资费,就是我们写一份自愿给学校捐款的说明,而且,也不开给我任何证明。我们这哪是自愿呀,完全是‘被自愿’的。”童女士说。记者了解到,和童女士一样,在缴了一万二到一万五不等的捐资费后,一些家长已在该小学给孩子成功报名。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来肥务工的农民工外,还有不少户口在外地的家长,也在缴过捐资费后,顺利让孩子进入该小学读书。“只要交钱就可以了,有些家长托人找关系,经过老师担保,费用会低一点。”一名知情人士透露。
校方表示,有些家长“很有钱”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张师傅吃“闭门羹”的这所小学。
该校负责人介绍,今年申请在该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一百多人,“其中有70人的资料完备,也完全符合条件,学校都让他们顺利读书了,还有50人的资料并不完备。当然,也存在极个别孩子条件符合,但由于我们名额满了,而且过了报名时间,所以我们建议他们到附近其他定点学校就读。”该校教导处一名负责收取捐资费的老师告诉记者,捐资费属于自愿缴纳,“家长要是不愿意,也可以退的。”
该校负责人还介绍,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名义报名的学生家长,有些其实并不是农民工,他们在合肥有固定的房产,只是不愿意将户口迁过来,将户口留在农村,希望以后能够在拆迁、分房等方面得利;也有一些学生家长,暂住证是假的;还有自称农民工的,其实很有钱,开着车子带孩子来报名。对于这些家长,学校确实会要求严格点,“真正是农民工子女,我们都会给他们报名,有的家长满身灰土带着孩子来报名,我们会给他们提供一切方便的。”
该校负责人随后在电话中向记者强调:“捐资费都是自愿的,并不是和入学挂钩。”
业界自曝,收捐资费是潜规则
记者调查了解到,缴捐资费上学的并不只是这所学校。不远处的长江东路一所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捐资费是不少于一万八。
昨天,长期从事小学教育的合肥裕溪路一所小学的副校长告诉记者,现在,收捐资费是不少中小学的潜规则,“这是个‘擦边球’,从教育发展本身来说,学校可以鼓励家长捐款助学,但有些学校为了便于操作,就采用‘搭车’方式向一些家长收费。少则1万元左右,多的可以达到3万元。”
“收取捐资费,表面上是家长自愿的,学校大可以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省城一名深谙此事的小学老师对记者说。
合肥市教育局宣传处负责人——
捐资费和入学挂钩违法
本报讯“捐资费是不能和入学挂钩的,否则都属于违法行为。”昨天,合肥市教育局宣传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关规定早已明确“学校不得因学生家长缴不合理的费用,而拒绝学生入学”。
记者同时了解到,2007年,教育厅联合省政府纠风办、省物价局等多部门转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2007年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的学杂费,坚决禁止“一边免学杂费,一边乱收费”。对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问题,该《实施意见》也明确指出“不得收取包括各种代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在内的其它任何费用”。
对于记者反映的情况,合肥市教育局宣传处负责人介绍,对于将捐资费和入学挂钩的学校,家长可以举报,教育部门会进行查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