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中考考生来说,明明白白地知晓自己的中考成绩,原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直到7月8日,安徽省五河县的部分考生才查到自己的中考成绩。
这些考生和他们的家长反映:在此之前他们焦急地奔波于学校和教育局之间,却一直查不到自己的中考分数。不少人非常愤怒:“到底是谁动了我们的‘知分权’?考生有权利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成绩。”
近日,记者走访了五河县教育部门和部分学校,对中考分数“被保密”事件进行调查。
从教育局到学校,对考生的分数信息层层设卡
记者了解到,2012年五河县教育局既没有把考生的中考分数放在网络查询系统上公布,也没有把分数交给电信部门的168查询台,这给考生查询成绩带来诸多不便。
早在6月底,就有不少家长在五河县教育局的官方网站上发帖询问,“中考网上查分什么时候开始,如何查询?”该网回复道:“中考属义务教育阶段,分数不公布,请到学校查询。”
“教育局和学校告诉我,暂时不公布分数,后来教育局说,要等到7月8日才能全部公布。”远在南方工作的张志刚(化名)告诉记者,他8日下午给教育局打了电话,终于查到了孩子的成绩。“拖了这么多天,全家人都急得要命,也不知道孩子现在能上什么学校。”
此外,还有考生向记者投诉,“接到了通知,知道被录取在哪所学校,却不知道具体考了多少分。”7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五河二中采访。五河二中是一所完全中学,该校教务处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我们只知道我们录取的学生名单,不知道他们的分数,教育局没给我们,你们可以去教育局查。”他强调,“我们的初中(中考考生)也没有分数,他们没给我们,我们哪有呢?”
当天上午,记者在五河县教育局遇到一些前来查分的考生及家长,他们的到来让办公室变得拥挤起来,该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查分一事已经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
记者采访了该局教育科副科长王业付。据他介绍,由于五河县采取的是“网上阅卷”,所以阅卷结束得比周边各县还要早一些,6月底就完成了。7月2日,他们公布了计划内录取的考生名单,并发到了每个录取学校,此外还公布了未达到计划内录取分数线的考生成绩,已发到考生所在的初中。紧接着,五河一中、二中计划内录取的新生就开始报到了。
不过针对“学校只知道录取学生名单,不知道考生分数”这一说法,王科长始终没有作出正面回应。他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已经连续两年了,这样做效果并不好,明年准备立刻公布。”
按照王科长的说法,那些未被计划内录取的学生应该能够及时从所在初中查询到自己的成绩,然而事实也并非如此。
7月9日,记者在五河二中的校门口遇到了考生小路(化名),他就读于该县的一所民办学校,他告诉记者,2012年考了590分,此前学校一直说没有收到成绩,最后是在教育局查到的。
“有些民办学校不太规范,我们已经批评他们了,考生的成绩不能瞒着。”王科长解释,“他们当时500分以上的没有公布,500分以下的公布了,不过现在都公布了。”在他看来,民办学校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挽留生源,希望他们能在自己的高中就读。“他们可以做考生的工作,但是不能采取这种形式。”
外地名校自行组织考试“掐尖”,根本不看中考成绩
从教育部门到学校,为何要对考生的分数信息层层“设卡”呢?对于这一问题,当地的一位教育人士表示:“显然,最主要的是怕生源流失到外地,这一现象背后是愈演愈烈的生源大战。”
隶属蚌埠市的五河县拥有70多万人口,2012年共有5538名考生参加中考。目前全县拥有10所普通高中,其中,五河一中为省级示范高中,五河二中为市级示范高中。对于不少当地人来说,这是他们眼中的名校,“宁愿花高价,也想进来。”
然而近年来,外地的省级示范高中开始在五河招生,“掐”走了不少高分段的考生,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备感压力。
“2011年县里高考考得不错,一年上了一个台阶,三本达线的人数不少,但是高分段的不够多。”王业付说,不少本县培养出来的“尖子生”,在其他地方考上了北大、清华之类的名校,让本地人心生遗憾。“有一年,可以电话查分,中考600分以上的考生全县有700多个,结果走了290多人。”
据他介绍,合肥、蚌埠的几所省内名校“自主招生”的触角也已经伸到五河县境内。“要不要中考分数无所谓,中考之前,他们就已经派人来学校摸好底了,并且组织了测试,已经和学生达成意向了。”据他透露,对于具体“测试”日期,各校都不愿提前公布,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互相试探,生怕别的学校提前开考,抢先一步延揽生源。
“此外,2012年放开了,蚌埠市的其他几所高中也可以对三县招生。”他认为,这一点加剧了原本就很激烈的生源争夺态势。
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外地名校的提前“掐尖”,五河县不得不进行“招生改革”。“五河县2012年高中招生办法”公布的内容显示,该县五河一中、二中第一阶段录取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录取,名额共计600多人。各中学根据分配名额,由校长实名诚信推荐“直升生”,推荐生仍需参加“监测考试”,成绩合格方能被录取。
“这批学生,有的初三没念完,就被录取来上高一了,他们都上两个月课了。”五河二中教务处的一位老师向记者介绍说。记者问,这样的招生是否符合相关政策时,他表示:“一切政策都违法,没有办法,就是怕生源流失。”
不过,即便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极力挽留,还是有些考生犹豫不决。据了解,目前被五河一中、二中录取的学生中,仍有几十名考生没有到录取学校报到。“他们想去外地的学校念,看来留是留不住的。”王业付有些无奈地说,“2011年有十几个高分的考生去了合肥的学校。”
面对公办学校与外地名校之间的“争夺”,五河县内的民办中学同样也希望能揽到剩下来的、相对较好的生源。
“对民办学校来说,升学率尤其重要,否则难以发展下去。”五河当地的一位教育界人士介绍说,为了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县教育局规定,五河一中、二中不向苏皖学校和大志中学这两所民办中学分配定向指标,但是他们目前的生源仍然处于劣势。为此,学校想方设法把初中成绩较好的同学留下来接着读高中。
对此,家长张志刚很有意见。据他介绍,孩子2012年考了590分,达到了五河一中“计划外”录取分数线,但是老师并没有让他在第一志愿中报“五河一中计划外”,结果现在只能被原先就读的民办学校录取。“这样的例子有不少,孩子就想上一中,不想在原来的学校上。”
处于守势的县级学校无法阻挡生源外流
毋庸置疑,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要上的高中,老师、学校以及教育部门不能强制干预。不过,五河本地的教育界人士建议考生和家长,面对外地学校纷纷伸来的橄榄枝,不妨冷静地想一想,去大城市、上“名校”就一定能考出成绩吗?是不是所有的考生都适合这样的路径。
在教育局工作多年的王业付告诉记者一个例子:有一对刘姓兄弟,中考时,哥哥成绩出众,去了合肥的一所“名校”,2012年高考考了620分;而弟弟上了五河县内的一所高中,结果高考成绩比哥哥还高出了几十分。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去外地上学并不一定是好事。”他分析说,有的孩子不能适应住校生活,加之环境的变化,思想会产生一定的波动,结果成绩不尽如人意。“每年都有念了一半又回来的情况。”
此话虽然在理,但无论是分数保密还是循循善诱,在这场生源大战中,处于守势的县一级学校都无法阻挡生源外流的脚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教育部门提醒:报高中不能“病急乱投医” 下一篇:安徽:小学一年级从“零”起步 将全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