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会上介绍,为了尽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面貌,切实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已经印发。
众所周知,由于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短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些年来,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成效也相当明显。但由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相对滞后,办学成本较高,诸如教学条件较差、寄宿制学校的宿舍和食堂等生活设施不足、村小和教学点运转比较困难、教师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仍然严重阻碍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解决这些紧迫问题,一方面当然需要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则需要确保将这些投入用在“刀刃”上。具体来说,在政府的财政总预算中,应该坚决砍掉那些不必要的预算、压缩可以压缩的预算,从而将财政预算的蛋糕能够给教育切得更大。在使用教育财政投入上,应该做好年度投入项目的科学规划,比如今年重点投入校舍建设,明年重点投入师资建设,再用一年重点投入信息技术与宽带建设。同时,要严格防止教育投入被贪污、截留、挪用。
由面及点地说,目前来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最紧要的任务是确保“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椅,吃饭有食堂,睡觉要有一张床”。目前,基本办学条件相当糟糕的农村学校数量不小,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能够遮风避雨、防暑避寒、坚固安全的教室都没有,合格的黑板、课桌椅更是奢望。为此,需要积极推进包括农村学校在内的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这不仅是提高农村办学水平,而且是推进教育公平的一大利器。
所谓标准化校园,即所有农村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必须要达到省级政府或中央政府规定的统一标准。这方面,日本和韩国等国的做法——通过立法确定标准、实施主体、资金来源等,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基本的教育条件,颇值得我国认真借鉴。举例来说,学校的标准化当然也包括师资的标准化,因此日本按照《学校教育法》,公立中小学的教师必须定期在所在辖区内的所有城乡学校流动,从而确保每所学校的师资力量都能大体保持一致,以消除城乡和校际教育鸿沟。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标准化建设固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至少这样的追求应该在义务教育中一以贯之,并及时提上议事日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南京六成受访对象未受“学区房新政”负面影... 下一篇:高招改革 江苏自主招生不必再全体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