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海安县1159名各级人大代表,走访联系选民12000多名,对教育局工作进行了测评,满意率达97.6%。人们对海安教育的满意度为什么这样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答案:在整体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海安县交出一份出色答卷。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海安从本县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三个不掉队”的发展理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教师掉队、不让一个家庭掉队”。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重智育、轻体育,重应试、轻素质,无疑是当今教育的两大弊端。而海安县却“反其道而行之”,紧紧抓住“打造营养食堂”和“推进养成教育”这两个容易被忽视的抓手,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营养是作用于孩子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海安在南通市率先实行学校食堂集体举办,实施“成本服务”、“满意度测评”、“招标采购”、“审计公示”等12项制度;组建学生营养实验室,招聘专职营养师,遵循科学原则,研制学生营养菜谱,编制《学生食品营养知识读本》。提供师生营养状况检测服务,针对营养缺陷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和营养配方,培养科学饮食习惯。同时,配齐、培训、用好全县和各学校专兼职营养师,每周制定和公示学生菜谱,关注学生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方面的摄入情况,减少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双峰”现象,促进学生健康发育。江苏省教育厅对海安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海安教育着眼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在推进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他们将2010年定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年”,编写了“养成教育81歌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教材和配套的《家校联系手册》,做到习惯养成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心灵。
素质教育理应是高质量的教育。优质均衡应当在资源均衡的基础上追求质量的优良。本着这样的原则,海安县实现师资优化,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优质学校。他们实施县城与县城、县城与城郊、县城与农村学校的联合办学:统一配备班子、统一教师调配、统一学校管理、统一办学标准、统一招生工作。2011年暑期,他们完成了县城义务教育阶段6所学校800多名教师的全面均衡配置,重新划定县城义务教育阶段施教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在充分尊重教师专业自主的基础上,海安推行“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步骤和“学、导、练”三环节,打造本土化的“高效课堂”,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不让一个教师掉队
为教师的幸福成长铺路
海安教师为什么被少数民族同胞尊称为“舅舅”?说起原因,其实是海安教育的一个佳话。近年来,海安县连续派出数批近200名教师赴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支教,为祖国西部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彝族是尊敬舅舅的民族,因此,支教教师被尊称为“舅舅”。
从2011年起,海安又与少数民族聚居的贵州省独山县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首批派出10多名支教教师。支教教师勤奋敬业的精神、甘于奉献的品格、勇创一流的作风,成为海安教师师德教育的宝贵教材,身边的榜样化作了前行的力量。
教育教学改革能否成功,教育教学质量能否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因此,人们往往关注教师的业务水平而忽略师德建设。为改变这一状况,海安县特别重视师德文化建设。近年来,海安先后出台了“一评三考”、“绩效工资”等教师管理制度。“一评三考”,是指“师德评价”、“专业素养考核”、“工作过程考核”和“工作实绩考核”。“师德评价”以教师自评为基础,以学生(或家长)测评、领导及同行测评为主,特别严重的问题要实行一票否决。
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加油站”。2008年以来,海安大力倡导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性教学”,努力使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每学期都组织全县教师研发、打磨优秀备课资源,把任务逐层分解落实到每所学校、每个教师。对于优秀备课资源,要求教师首先确立课案设计的理论支撑,在真实上课、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完善课案设计,撰写教学实录,形成教学反思。一种备课资源既是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的现场演示,也是教师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研究过程。
目前,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所有学科的优质备课资源库已在海安全面建成,并得到了广泛应用。2008年,海安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
不让一个家庭掉队
为家庭的和谐共生助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海安教育借鉴美国常青藤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每一个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唤醒孩子的内在自觉,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当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家长不仅育子意识淡薄,育子知识、能力也十分缺乏。为了让更多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010年10月,海安教育局联合县妇联、文明办等6个部门,联合成立了家长学校工作指导委员会和校务委员会,全县成立了具有独立编制、20多位专职人员的“家长学校总校”,各局直单位、各镇建立了30所分校。
“家长学校总校”多次组织大型的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接待家长1万多人次,免费赠阅家庭教育书籍1万多册、家庭教育资料1万多份;多次组织优秀学生及家长巡回报告会,让他们现身说法;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讲学,为全县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最新动态、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成立了包括县教育局全体负责人参加的家庭教育宣讲团,组织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思想。家长们高兴地说,以前不知如何教育孩子,不知怎样当家长,走了不少弯路。“家长学校”让我们换了脑子,长了知识,真像一所大学呢。
充分尊重家长的主体性,在满足家长了解孩子学校学习、生活的同时,积极争取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理解与合作,海安在这方面经验还真不少:
站点服务。设图书借阅、心理咨询、视频演播等专门服务项目,为全县家长和学生提供零距离、一对一、互动式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咨询,接受家长教育政策、行风建设等方面的来访和咨询,向家长推介家庭教育优秀书籍和电子读物;
短信服务。总校和分校定期发布家庭教育方法指导、学生成长情况、教育政策动态、学校工作举措、政务校务公开等各类共性信息,学校教师根据需要发布作业提醒、教师留言、班级通知、学习状况等个性信息。家长可登录班级网络空间,查看孩子的成长记录和所在班级的信息,通过短信,与全县优秀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在线服务。家长学校总校建立了700多人的“名师在线”队伍,通过热线电话和服务站点咨询,随时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
家长学校总校还建有网站,设有父母学堂、教育动态、行风建设等栏目。各分校、各基层学校,直至各年级、各班级都有自己的站点,班主任通过“班级记事”,科任教师通过“学科记事”与家长沟通。通过这个平台,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家长,即使远隔千里,同样可以及时了解到孩子情况,增进亲情沟通。仅2011年上半年,全县教师就发布“班级记事”55640条,“学科记事”81263条。如今,家长学校正成为海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品牌。2010年12月,海安家长学校建设的经验获得了南通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创新奖”。
海安县教育局局长张英稳说,不让一个教师掉队,不让一个家庭掉队,最终目的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近年来,海安全县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日前,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全国中小学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小组”命题,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巡视、阅卷和分析,全省进行了小学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结果表明,海安学生不仅学业水平在全省遥遥领先,睡眠时间、课外阅读、体育活动时间等方面,也均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4年山东省本科录取252414人 ... 下一篇:今天考试结束后,最好别问孩子考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