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这个高校毕业时节,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尽管最近几年的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但过去的公开说法还是以“保持乐观”的调子为主。像今年这样一上来就不回避就业难,承认就业签约率偏低的现实,应该算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确实难。一方面,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99万,再创历史新高。再加上历年毕业未就业的100余万人,今年需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有800多万。如此之多的高校毕业生集中涌入就业市场,就业形势严峻并不奇怪。
另一方面,近一二年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作为起到解决社会就业“蓄水池”作用的民营企业也遭遇到不少困难,转型升级压力大,订单减少,开工不足,企业面临“用工难”等诸多困惑。这也在客观上降低了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和欲望,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为突出。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从大学生这个就业主体的主观层面上看,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
据一些高校老师认为,媒体报道的毕业生就业签约率未必能真实反映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实际上,年年都喊“就业难”,到后来很多学生还是能够找到工作。不过有许多学生反映,他们关注的就业问题不是简单的找一份工,而是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发挥自己特长的、理想的岗位。于是,“就业难”问题的另一个内容其实是“什么是理想的工作?”
必须承认,薪金工资水平是判断工作是否理想的标准之一。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刚入职参加工作,起薪点低,总收入有限。他们无积蓄,有人还有学生贷款,毕业后不可能再伸手向家里要钱。但如今城市生活、特别是一线大城市的生活可谓薪桂米珠,“长安居,大不易”,年轻人负担自己的生活费用已经是不小的开销,若想多挣钱在城里买房,交友、成家,或是回报一下父母,难度相当大。这可能是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工作难以满意的主要原因。
新入职的大学生工资收入不高,难以负担大城市的生活,是现实。过去讨论这个话题,有“可以去二线三线城市求发展”,“可以返乡工作回报乡梓”等意见。这类的话说多了,效果不大,许多人也不爱听。作为梦想,寒窗苦读多年的大学生希望在大城市里留下来,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体现个人的价值,有什么不可以?“好男儿志在四方”,谁说大城市不是值得向往的一个方向?
假如很多人都将留在大城市作为就业的选择方向,毫无疑问,就业的竞争一定会非常激烈。企业是用人单位,企业愿意聘用有实践经验的、并为以往经验证明是确有能力的“老手”。对于“新手”,企业可以先招聘,然后不断培训,一些企业甚至会帮助员工设计个人发展计划。但几乎所有的企业在一开始都不会为“新手”支付较多的酬劳,这是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问题。为什么在一些企业中,一个维修工月薪能拿6000元,一个木工师傅可以拿上万元,而一个大学本科毕业在总经理办公室做文秘的姑娘只拿2000多元?因为企业在录用时已经把投入产出这笔账算清楚了。
前不久,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参加了一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还与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座谈。值得一提的是,座谈会上他提到了情商。情商与就业问题有关系吗?回答是肯定的。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提出的“情商”概念,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年轻人求职的过程就是一个检验情商的过程。“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了解他人对你的看法吗,你怎样对待他人的看法”如此等等的自我认知能力,以及个人与社会博弈中各种矛盾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对年轻人是否能顺利进入社会,创造或等待机遇,有极大关系。越是具备这样的能力,越是能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并最终实现梦想。若是这方面的能力欠缺,既不知己,亦不知人,不要说就业,干什么恐怕都不容易。
考虑就业或择业问题,不妨先说说情商。转换一下思路,眼界或许更开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校企合作 提升学生就业... 下一篇:南开大学“在职读研”项目落地齐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