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北京 > 教育部:王恩哥任北京大学校长教育部:王恩哥任北京大学校长

教育部:王恩哥任北京大学校长教育部:王恩哥任北京大学校长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0

3月2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潘立刚在北京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王恩哥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因年龄原因,周其凤不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出席宣布大会并讲话。

王恩哥,男,1957年1月出生,1982年2月入党,1975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等职务,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正局级),2012年6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

人物简介

王恩哥,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1月生于辽宁沈阳,籍贯上海。1982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物理系,1985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1990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表面物理研究,在纳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性、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生长动力学以及受限条件下水的复杂形态等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工作,与学生首次制备出管状碳纳米锥、碳氮聚合纳米钟和硼碳氮单壁纳米管;与人合作发现并证实了表面原子运动的一些新规律,完善和发展了原子尺度的薄膜/纳米结构生长动力学;与学生在二氧化硅表面预言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二维镶嵌冰。

工作经历

199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后,王恩哥在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大学和实验室学习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而此时的中国科研体制、条件、环境等都还不完善。

“当时很多人觉得,只有二三流的人才会选择回国发展。我的想法是,如果把科研机构比作炉子,美国哈佛大学可能有几百摄氏度,而中科院物理所可能只有几十摄氏度,我的工作在哈佛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物理所,也许就能让炉子烧得更旺,增加更多温度。”王恩哥说。1995年6月5日晚,在中国驻美国休斯敦总领事馆,举行了一场专门为留美回国的王恩哥举行的欢送招待会,总领事亲手将一块刻着“赤子之心、科技报国”的牌匾赠与了王恩哥。

主要成就

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在纳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理特性、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生长动力学以及受限条件下水的复杂形态等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工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在Science, Nature,PNA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J. Am. Chem. Soc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大于7000次,h因子45,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8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2001年至今任日本东北大学JSPS访问教授、德国马普研究所AvH访问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GCEP访问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他巴巴拉分校KITP访问教授,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访问教授。

2010年3月,王恩哥应邀在国际最重要的物理年会之一 --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作题为《中国物理: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的主题报告。

个人魅力

王恩哥放弃美国休斯敦大学的工作回中国发展的举动在美国华人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生活、工作条件都优越得多的美国回到中国,同时回绝了亚洲其他著名研究机构的邀请,很多人都不理解王恩哥,但王恩哥的想法却很简单:“国家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现在科技发展需要人,我有这个责任。”

不久之后,王恩哥只身回到了中国,成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一名研究员,回到中科院物理所后,王恩哥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标准,把主要精力放在实验室工作和培养学生上,做出让国际物理学界认可的成绩。

在中科院物理所新的实验楼里,王恩哥将自己的房间号选为“711”,711就是他每天的工作状态:早上7点开始工作,晚上11点钟才离开,节假日也从不例外。

刚回中国时,科研条件较差,为了节省科研经费,翻修实验室时往墙上刷浆的工作都是王恩哥自己动手干。

比别人加倍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换来了回报,王恩哥将国际物理学最新发展态势与中国国内学科发展相结合,在薄膜/纳米结构的表面生长动力学、轻元素化合物的制备与物性、水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工作,陆续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这些工作获得了国际物理界的认可。他获得了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德国洪堡研究奖、美国IBM Faculty奖等国际物理界公认的奖项,并受邀到国外很多著名的学术机构作报告。通过这些工作,很多国外的研究机构和科学家了解了在中国还有中科院物理所这样的地方。

2007年,王恩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他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9年,即王恩哥成为中科院物理所的所长之时,正是物理所人才断层的高峰,很多年轻的优秀人才留学各国没有回到中国,如何更好地培养、发现、吸引、使用人才,成了王恩哥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为了让留学的一些优秀人才回国,王恩哥一个个做工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中国国内也有他们施展才能的巨大空间,王恩哥的“现身说法”,赢得了很多年轻人的信任。

王恩哥还在美国物理年会上,举行了一个中科院物理所联谊招聘会,这个招聘会使物理所的影响力大大加强,也增进了与留学人员的沟通。招回了二三十位30岁左右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加强了物理所的力量。

在研究所体制、机制创新上,王恩哥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在学术布局上,强调与国际研究前沿接轨;在国际学术交流上,创立了由海内外一线青年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国际量子结构中心,并很快成为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效仿的新模式;在评价标准上,率先采用国际同行评价的方式;在职称评定等问题上,按学术水平衡量,不受其他因素干扰,这些措施的制定都与他在国外的经历密不可分。在王恩哥等科研人员带领下中科院物理所已成为国际物理学界标志性的研究中心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4保送生资格由八类减为五类 下一篇:政府“买服务”激活民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