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山东 > 山东一农妇倾注15万元积蓄自办"留守学校"山东一农妇倾注15万元积蓄自办"留守学校"

山东一农妇倾注15万元积蓄自办"留守学校"山东一农妇倾注15万元积蓄自办"留守学校"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0

17年前,一位25岁的青岛姑娘韩瑞志从平度远嫁到德州夏津古城村;8年前,她拿出7年来所有的积蓄,为学龄前孩子开办了留守儿童学校。起初,旁人都认为,她这是要“创业”挣钱。但韩瑞志却心里明白,她做这些,就是不想让村里整天满街乱跑、和泥土为伴的孩子们没有爱和关怀。如今,42岁的韩瑞志已经送走了600余名留守的孩子,她说,“只要我还在,这里就是他们的家。”近日,记者来到雷集镇古城村,见到了这位孩子们口中“妈妈老师”——韩瑞志。

拿出积攒的15万元办学

1米55的身高,黝黑的皮肤,圆圆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这就是村民口中当年的“青岛媳妇”韩瑞志。20年前,高考失利后的她选择去北京打工,在这里,她和丈夫刘清臣相识。随着两人相继失业,韩瑞志决定随丈夫回德州老家。就这样,1998年,两人拿着两万元安置费回到古城村。

虽然之前做好了准备,但村里的一切让她的心凉了下来。低矮的土坯房、泥泞的道路,还有满街无人管的孩子,从小性格要强的她决定改变现在的生活水平。于是,韩瑞志开始做各种小生意。用她的话说,自己快踏遍“360行”了。在村里开餐馆蒸包子、赶集打火烧、卖煤气罐……再到后来做皮衣加工。七年下来,她积攒了15万元。当时,这在村里算是“富人”了。

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2005年的一天,她却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办一所学龄前孩子的学校。这让朝夕相处的丈夫也不是很理解。“办学可不是小事,不光要投入大量资金,还得承担一定风险。”刘清臣说。但看到妻子坚决的态度,他也由开始的默许变为跟着一起干。

就这样,韩瑞志拿着15万元在村里盖起7间瓦房,置备了一些课桌、玩具等。一个小小的学校就建起来了。但同时也引来一些人的不满。“他们都觉得我是为了赚钱才开的学校。其实,看到父母都不在身边的孩子,我的心里比谁都难受。我并不是为了赚钱。”韩瑞志很坦然地告诉记者。

要求老师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

在这所“古城童心幼儿园”里,记者看到,7间老式瓦房虽然显得挺旧了,但非常整洁。目前,有120多个孩子在这里就读,其中近三分之二都是留守儿童。韩瑞志略显自豪地告诉记者,学校的规模在镇上算是最大的了。“现在有三个班,从小班到大班。”这么多年过去了,韩瑞志估算了一下,这个“小摇篮”一共输送出600多名孩子。之前村民的不理解的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现在他们都很乐意把孩子送我这里来,不只本村,邻村还有不少。”她说。

记者了解到,每天上学,韩瑞志都要求老师们给孩子一个拥抱。“留守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都是爷爷奶奶带着,缺乏父母的爱。”有些孩子性格会变得内向。这样做,韩瑞志觉得会给孩子一份安全感。

朝夕相处,孩子们都管韩瑞志叫“妈妈”。记者看到,下午上学后,一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拿着刚买的雪糕给这位“妈妈”吃。

村里的学校“城市化”教育

虽然这所村里的学校接收的都是农村留守的孩子,但韩瑞志却给他们“城市化”的教育。

“我办的虽然是个小幼儿园,但绝不能落后。”为此,韩瑞志经常到各个留守儿童学校学习,还自费定期去一些比较大的城市学习幼儿教育的新成果。在办公室,她向记者演示刚从南方学来的指心算。

八年的办学中,虽然韩瑞志在想法设法提高教学质量。但资金和硬件条件的不足,让她心有余而力不足。“幼儿园的很多东西都是社会好心人捐的。”记者看到院子里唯一的一座滑梯也快不行了,刘清臣修补了好多次了。而放在教室的三台电脑,全是从二手市场花三四百元买来的。

这位没有上过大学的中年妇女,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有着更加长远的眼光。她告诉记者,孩子的学前教育刻不容缓,尤其是在农村。

很多留守孩子的家长都不在身边,因此负责照看的老人就会选择上收费较低的幼儿园,为的就是省钱。“你看,我这收费算是很低了,每月也就几十块钱。”韩瑞志老家的亲戚听到后,都觉得不可思议。刨除发给老师的工资,一年下来,韩瑞志等于白忙活。“幸好还有几亩地种着。”她打趣地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山东高校暂不实行全国统一学号 下一篇:北大推出高中阶段“先修课程” 目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