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寻常、温馨的情境,对留学生而言却近乎奢侈。因为时差的缘故,有的留学生和国内的家长无法同时赏月。每逢中秋,这一份乡愁便越发浓烈。在全国举家团圆之时,留学生的中秋节如何度过?
异国中秋 扬中华文化
一些留学生在异国过中秋的同时,也在传播中国文化。
“在国外过中秋,当然想家啊。”谈及中秋,在比利时一所大学读研的谭轩激动地说出了内心的乡愁,“最大的感觉就是国外没气氛”。为此,她每年都会在家里办中秋派对,邀请中外朋友们一同赏月,感受“中秋”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
派对上有中国传统食物饺子、月饼和烤鸭,大家在包饺子、品尝美食的同时,还一起猜字谜。
在谭轩的印象中,在国外过中秋最美好的回忆是在第一年派对上举办的中秋故事会。在派对前一周,她特地到布鲁塞尔文化艺术馆的东方学研究中心,从一排排鳞次栉比的书架中找到几本法语译本的中国故事书,如嫦娥奔月、枕中记。派对上,她请来了一名比利时男导演和一名法国女演员,让他们用艺术的方式、用法语将中国故事演绎出来。在欧洲,讲故事也是一种艺术,在两名讲故事的人的诠释下,中国传统故事在异国变得更加富有感染力了。
在第二年,为了增强节日氛围,谭轩特意向一位朋友、中国年轻女漫画家罗殷申请动画短片《兔子的尾巴》的放映权,取得许可后,她在中秋派对上播放了该短片。该短片中有月亮、灯笼、悠扬的音乐,意境和中秋十分契合,让派对更加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学生克里斯汀(化名)就读于美国伊州大学香槟城分校。中秋晚会时,除了中国学生外,克里斯汀还邀请了几个外国朋友一起观看晚会,朋友们也饶有兴致。
“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我都会向外国朋友介绍这些节日的来源、风俗。听完我的介绍,他们张大了嘴巴:‘哇’,显得惊奇又向往。”克里斯汀自豪地说道,“他们还很喜欢我们的月饼哩!”
惺惺相伴 同胞情更深
不少留学生的中秋节是在晚会的喧嚣声、华人同胞的温情相伴中度过的。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这种同胞情也显得弥足珍贵。
自2012年到爱尔兰留学起,王思迪已经在异国度过两个中秋了。通常情况下,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等每年都会举办中秋演出活动,王思迪也常常去“凑凑热闹”。但更多的时候,她会在和家人通完电话后,去亚洲超市买几个月饼,和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吃中国菜。
节日往往是大家在厨房“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克里斯汀便在中秋节当天跟小伙伴们一起做了一大桌子菜。“酱爆茄子、京酱肉丝、糖醋里脊、滑蛋虾仁……甚至还有拔丝苹果和烤羊肉串!中国留学生们各显神通,做了家乡的特色菜来纾解思乡之情。喔!对了,还有人做了冰皮月饼呢!”
在这种惺惺相伴中,同胞间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升温。“虽然中秋节不能和家人相聚,但是可以和很多华人在一起聊天。”王思迪说,“这种感觉很特殊,一方面,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更强了;另一方面,华人同胞之间也更加亲近,觉得更像一家人了。”
独在异乡 思乡愁更愁
孤身在外,这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团圆的日子让留学生们的离愁别绪更加浓郁。
“现在我这里跟家人有着8个小时的时差。在国内读大一时,虽然在异地,还能通过视频跟爸爸妈妈同时赏月,如今也做不到了。国内圆月当空,我这儿还是太阳高高挂。”提到中秋,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胡潇(化名)有一肚子苦水要倒。“去年中秋那一天特别想家,想爸爸妈妈,想爷爷奶奶。平时嘻嘻哈哈没有觉得,一过节所有情绪都汇聚在了一起。中午吃饭时,看到别人家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心里说不出的失落。”
她说,今年中秋节又快要到了,英国却没有中秋氛围。或许会在中秋当天跟几个中国小伙伴一起凑一桌子饭,简简单单地过节;或许干脆将这一天当做普通日子一样按部就班地过,最多买个月饼安慰自己。“虽说英国的月饼真是贵上天了。”
与胡潇一样身处英国的颜佳莹也有同感,她在国外上高中,如今就读于剑桥大学。“这边月饼很贵,5英镑一个。”她记得,她曾在中秋那天的某节课上画了个月饼在课本上,饱饱眼福,“画饼充饥”了。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教育部发布2014年第3号留学预警英国贝... 下一篇:医药行业遍地抢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