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山东 > 山东异地高考模式京沪难以复制 青岛市民都担忧

山东异地高考模式京沪难以复制 青岛市民都担忧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0

千呼万唤之中,山东版异地高考方案终于在12月7日出台。记者8日就异地高考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不少青岛本地市民都担忧,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会导致更多外来人口到青岛上学,尤其将会直接考验岛城高中的承受能力。而外省考生对于异地高考态度不一,成绩上游学生倾向在山东高考,而中下游学生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则更倾向于回原籍考试。专家还指出,京沪异地高考方案几乎不可能复制山东模式。

高中教育资源会越发稀缺

在考生数逐年下降的大背景下,山东高考录取率呈现出不断攀升趋势,高考录取率达到百分之八九十,进入普通高中就意味着一只脚迈入大学。然而在青岛中考竞争中则是另一番“惨烈”景象:今年有82454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但普通高中计划招生39600人,至少一半考生将与普通高中无缘,优质高中竞争更是异常激烈,中考成为众多家长眼中比高考还要挤的“独木桥”。

青岛一所高中校长用“挤破头”来形容中考竞争,青岛比较好的高中,在中考中几乎都要淘汰一半考生。

“我担心的是,现在优质高中资源正越发稀缺,山东异地高考实行以后,将会直接考验青岛高中承受力,可能会加剧优质高中竞争激烈程度,这也是为什么中考政策很可能将会调整的重要原因。”这位校长坦言,青岛中考过去并没有对考生进行专门限制,但将来却可能会考虑家长是否在青岛当地有合法职业和住所,并设置子女连续就学年限要求,通过升高中考门槛来保证高中教育质量。

如果成绩不好就回乡高考

青海籍学生马雪儿目前在青岛50中上初三,明年就要参加中考,她从小学四年级就在青岛读书,每年只回青海老家一次。青海2012年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班最低线是401分,而山东本科一批是582分,两者相差181分,相差非常悬殊。原本马雪儿还在考虑是否要回青海上高中,但山东异地高考方案出台,给了这位女孩第二种选择。

“我现在还没拿定主意,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的高中成绩,学得好就不回去了。但如果高中成绩只是中下游,我就要回青海高考,增加自己考上大学的机会。”马雪儿表示,虽然青海录取线比山东低很多,可是一流名校在青海投放计划也比山东少很多。“青岛教育内容、高考方式与青海有很大不同,我担心自己回去可能一下子适应不了导致发挥失常,所以如果在青海考,我应该在读完高二就回青海。”

这也代表了不少外省籍考生的想法。在青岛上高中的吉林学生小胡就打算回乡参加高考,原因很简单,在山东他的成绩可能连本科都上不了,但回到吉林,他考个本科院校没有压力。

盼重点院校增加招生名额

据山东省教育厅测算,2014年最多会有1.5万名外省户籍的学生在山东参加高考,但这1.5万名外省户籍考生显然不可能全部都在山东高考。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高考招生计划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来源于国家重点高校,二是地方主办的高等院校,而重点院校目前提供的招生资源在山东省考生中竞争激烈,他希望这部分院校能为山东考生提供更多录取机会,以缓解压力。

青岛一中副校长邢桂范也表示,山东高考在拆掉户籍门槛之后,成绩排名中下游的外省考生,回乡高考可能性要比上游考生大很多。“山东高考是全国出了名的人数多、分数高,成绩一般的外省考生,轻易不敢尝试山东高考。而尖子生则不然,在山东是尖子生,回原籍也是尖子生,而考一流名校除了京沪广,国内大部分地区差不多,在山东高考还省去了重新适应的麻烦。”

分析

山东模式京沪难以复制

山东异地高考门槛只有三个必要条件:高中学籍、三年学习经历、合格毕业,没有设置任何家长门槛,被人戏称为“只拼孩子不比爹”,与黑龙江等省对家长条件进行一定限制相比,门槛并不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全国各地情况不一,异地高考解决难度也有大有小,大体可分为三类地区:第一类是山东此类省份,高考本身竞争激烈,人口流入规模比较小,解决起来难度不大;第二类是广东这样的省份,人口流入比较密集,但本身高考竞争也很激烈,解决起来就会遇到实在的困难;第三类就是北京、上海这样高考竞争不那么激烈,录取比例比较高,人口流入规模比较大的大城市,解决起来最为复杂。

“山东异地高考矛盾并不突出,但异地高考问题的关键是,只有真正解决异地高考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等地的异地高考问题,才能让数量众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得到政策实惠,放开与否事关全局。”熊丙奇认为,北京、上海几乎不可能复制山东模式,因为山东异地高考门槛并不高,京沪肯定会设置比山东要高的门槛,但如果设置的门槛条件太高,那么异地高考对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成了一场空,失去意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海口部分中小学校舍改造 线路绕造成上学难... 下一篇:山东省特级教师打破终身制 每3年评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