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做客岭南大讲坛。
“即使是北大的博士,也可能为毕业找工作感到焦虑,有的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甚至要花钱、到处找人,这在我们那一代简直不能想象。”上周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做客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就中国大学西迁历史与大学精神与公众交流。陈平原表示,用上世纪80年代的眼光看今天的大学生可能会很失望,一系列问题导致当代大学生谋生的压力很大,没有办法太理想化。
大学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评当代大学生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称他们世俗老到,善于表演和利用体制。相比之下,抗战时期西迁的西南联大等大学和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则洋溢着理想的情怀。
“今天的大学不一样,即便是北大的学生,找工作时也会受到严重的挫折”。陈平原表示,同意钱理群的基本观察和判断,但用理想主义者的眼光来判断当代大学生,有一些苛刻。“我们那一代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如今随着十五年的过度扩招,大学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大学生找工作很困难,肯定比以前现实得多。理想主义的缺失,某种意义上是国家政策以及社会风气变化的结果,不能全怪学生。”
“1937年中国大学生4万多人,1945年是8万多人,今天中国在校大学生的总数是3460万,这是完全不可比的。同样是大学,以前非常精英化,今天变得如此大众化,谈论中国大学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利弊得失,必须考虑这个因素。”陈平原说,既想普及高等教育,又希望保持精英的水平,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希望大学“不得废弃中国文辞”
近期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将语文分数上调到180分,英语的分数降低至100分。陈平原表示赞成,希望将来大学也能像晚清张之洞所说的,“不得废弃中国文辞”。因为文辞的功能超越读书识字,甚至超过文学修养、思想教育的效果,某种意义上是培育文化根基、凸显文化自信的表现。
陈平原表示,希望大学能恢复“大一国文”的传统,即所有的学生不管学什么专业,一定要接受某种程度的国文教育。“这是老北大的传统,现在台湾、香港的大学还在坚持,但大陆只有部分大学能做到。”陈平原说,今年北大部分院系也将与中文系合作,试验开展国文教育,希望将来能够推行到更大范围。
陈平原还表示,大学课程设置中英语课、政治课的时数应该相对减少,反之需增加“中国文辞”等人文类课程的学分。
大学生找工作很困难,肯定比以前现实得多。理想主义的缺失,某种意义上是国家政策以及社会风气变化的结果,不能全怪学生。——— 陈平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中考录取非深户生比深户最多高145分? ... 下一篇:留学人员来广州就业创业可获10万安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