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和 清华大学 是目前我国内地最好的2所大学,代表我国高等教育最高水平,一直以来引领着我国大学朝前发展。而这2所大学也是众多学子每年高考、考研的最大的梦想。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经常某某考生被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录取了,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但在被录取前,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场面,那就是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招生办的老师,会去邀请同一位考生,希望报考自己的学校。那么,对于这些学霸考生,在面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时,有时候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其实,这两所大学各有特点,各有所长。至于这两所大学的情况,要从两所大学的办学历程说起。
北京大学历来以文理学科为主,以基础研究见长,北京大学的传统是重学而不重政、重道而不重势、重学而不重术。在北京大学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重理学而轻实学、重科学而轻技术、重基础研究而轻应用研究。
上面这些特点在北京大学里,是非常鲜明的。在上世纪50年代,全国院系大调整时,北京大学就成为了一所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大学,其中文科为文史哲为代表,理科由数理化生为支柱,而工程技术类等应用型学科则全部被剥离,主要并入了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主要以工程技术类等应用型学科为主,工程技术类专业是清华大学最大的特点,也是清华大学最优势的学科。清华大学在院系调整中,将文学院、理学院以及法学院等入了北京大学。从此,清华大学由一所综合性大学,转变为一所多科性工业类大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大学都在朝着综合性大学发展,理工类院校在不断尝试开设人文社科类专业,而偏文科类的大学,也在尝试开办部分热门的工科专业。它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来弥补学校在某些学科上的弱项,旨在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
就拿北京大学来说,院系调整后,工科就成了北大最大的“短板”,但民间却有这样一个说法:“得工科者得天下”,工科成为发展最快,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类学科。于是,北京大学最近几年也在尝试开办一些新工科类专业,譬如人工智能等。
北京大学这种做法,到底好不好?我们不便评价,不过我们可以来看看一位资深人士,那就是前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任彦申这样说:
我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不时有人告诫我“不能把北大办成清华”,我以为这是最重要的提醒,也是重要的办学原则。
任彦申这段话虽然很短,却意味深长,令人深思。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求学工作长达三十余年,之后担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对清华和北大都非常熟悉。
任彦申说有人经常会问他对两所学校的看法,他才说出了上述这番话。任彦申的观点是,大学最忌讳的是“千校一面”,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我们不能把北大办成清华,也不能把清华办成北大。而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应该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两所大学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积累和沉淀。目前两所大学除了学科上的区别,学校的氛围、学风也各不相同。
一、北大思想更解放、思路更活跃、务虚能力更强。北大的学生喜欢坐而论道,指点江山,但往往想法多,办法少;清华大学则向喜欢务实,想法没有北大多,但办法却比北大多。
二、北大更看重在认识世界方面有什么新思想、新见解;清华则重注重在改变世界上有什么新方案、新成效。
三、北大和清华都有自己的骄傲和自尊。清华不但自我感觉良好,而且还会在乎别人的评价。北大却非常自信,不但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基本不在乎别人评价,反正我是北大的。
四、清华注意内外有别,喜欢“家丑不外扬”,对外可能会有分歧,但对外却高度一致。北大则内外无别,不但可能会内讧,而且出去还会说自己学校的坏话。在这方面,外人有时这样评价北大和清华,清华是“不但………而且……”,北大是“虽然……但是……”。
今天,大家已经习惯了将北大和清华放在一起谈论,而这两所学校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两所学校之间的交流也非常多,目前已经实现了两所大学的学生可以到对方学校听课,而且部分课程可以学分互认,实现了部分学生同时上清华北大的梦想。
虽然在很多大学排行榜中,两所学校会交替出现在榜单首位,但也没必要用优劣好坏去评论两所大学。
清华就是清华,北大就是北大,清华不是北大,北大也不是清华。不要把北大办成清华,也不要把清华办成北大。
真心希望两所大学能够携手同行,为国家科技进步、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专家:建议中考高考,男生实行加20分政策 下一篇:为什么高考落榜可以“复读”,中考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