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保研过程里(除成绩外),最看重也最耗费时间的要素——科研经历,我们应该怎么去搞定呢?本科阶段怎么搞科研?有哪些能力需要加强?一起来看看~
本科生可以做的科研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 学生自己组队、选题、找指导老师;
● 参与本校的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项目;
● 跟着老师做,加入老师已有的项目组;
● 参加一些科研竞赛。
学生自主科研
这一类的资源比较多,常见平台“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每年都有,分国家级和学校级。
国家级官网:
http://gjcxcy.bjtu.edu.cn/Index.aspx
国家级周期两年,校级周期一年,一般每年三月申请,次年三月结束,中间交一次结题报告。
不过这一类有个比较明显的缺点:不容易申请到高级别项目或者做出成果,而且国家级项目也比较难申请。
不管是国家级和校级项目,如果能做队长最好,不能也要尽量参与到项目各个环节多做实事。
如果错过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请时间,有一些其他小窍门来给自己“创造”科研经历:
比如说把暑期实践或者一些公益创新项目做成科研调查形式,在最后交的成果书中就会涉及大量数据分析,非常类似科研项目的成果了。
科研能力训练项目
目前很多高校都实施了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项目。
简单来说就是指导教师利用科研项目的资源,通过培训学生查阅文献、翻译资料、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等工作,让学生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中逐步提升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
不同学校在申请程序方面大同小异。一般是先公布老师项目的课题名称、愿意接收的学生专业、自己的联系方式等,然后再师生双向选择。
有的高校则会由各学院(系)组织推荐申报,由各学院负责组织项目初评,然后每学院向学校推荐规定数量的项目数,最后由学校再进行复审。
根据当年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申报推荐名额确定国家级、市级和校级推荐项目名单,学校将对通过立项的项目予以资助,一般人文社科类最高1万元,理工科类最高2万元。
跟着老师做项目
包括参加老师的项目组和进实验室两种方式;不过这类资源相对较少,需要一些主动性和运气。
● 如果有老师的项目组招募本科生做一些打杂工作,哪怕只是做一些最简单,也最好去申请,这样实际上已经成为这个项目组的一员了。
● 关于实验室,理工科的实验室有的长期招人,只要去申请,通过筛选和面试就行。
● 如果没有遇到老师或者实验室招募成员,可以去问班级导师、辅导员、教学秘书等最熟悉的人,看院里哪些老师有项目,然后主动联系。
或者可以通过学校官网上发布的老师简历,来了解各个老师在研或已经结题的项目,获取联系方式。
科研竞赛
其中最著名也最权威的科研竞赛当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文理均可参加。
官网:http://www.tiaozhanbei.net/
“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举办地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
●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亦称小挑);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亦称大挑)。
两个项目交叉轮流开展,每两年举办一届。
常用的科研网站
做科研少不了需要一些学术参考或数据支持,一般常用的网站包括:
1、中国知网
2、万方数据库
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4、中经数据库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6、百度文库
7、HighWire
8、Free Medical Journals
9、ScienceDirect
10、SpringLink
11、Ovid
12、维普网
13、龙源期刊网
14、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网(已更名为: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
需要加强的基本功
1、多读文献,写综述
搞科研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然后才是解决问题,包括论文的写作在内,这需要大量阅读文献。
阅读文献目的在于:养成阅读、分析、撰写文献的习惯,包括行文结构、全文思路、线索铺垫、总结归纳等。
2、英语能力
几乎所有的TOP期刊都是用英语完成的,并且我们阅读文献也会出现通篇英文的情况。
而且保研需要的英语能力不用说也该知道多重要,总之多提高英语,能早考就早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