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伊始,又到观察经济形势的重要时点。尽管仍面临一些内部和外部挑战,但目前已经出炉的多项宏观经济数据和关键指数均显示经济平稳运行态势明显。自2018年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以来,“稳”成为各项经济工作的重心和指导方针,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个“稳”字也成为观察当前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从‘六稳’透视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4月15日起,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将同步开启2019年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为重点,以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岗下岗职工为重点,包括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定额税收减免政策、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失业保险返还政策等一揽子鼓励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清单将加速落地。
这只是“就业优先”全面发力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高“含金量”稳就业举措密集出台,带动一季度就业温暖开局。记者获悉,下一步稳就业还将迎来更多重磅实招力挺,政策组合拳将更加丰富,产业、财税、货币、教育等宏观政策综合发力,瞄准重点群体精准施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如将大力支持就业容量大的小微企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鼓励新就业形态,提供更有力度的财税补贴、贷款优惠等。
“今年第一次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这里面体现的不仅是强化已有就业促进政策,而且要把就业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推动。”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说。
人社部、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多部门均在加码稳就业支持政策。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今年将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项目和计划,尽最大努力促进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展精准就业创业服务,被列入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为进一步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四部门还出台了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等。
地方层面也出台一揽子就业扶持政策。自去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后,截至目前,地方版方案几乎全部出齐。不少地方出台了更具力度的举措。比如,湖北省对不裁员或纳入化解过剩产能清单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70%,高于50%的国家标准;山东省将每年从省级失业保险滚存结余基金中安排不少于10亿元,作为省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
最新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高“含金量”稳就业措施陆续出台,地方一季度就业温暖开局。
更具针对性的稳就业综合性举措还在路上。据了解,产业政策方面,在支持各个产业发展的同时,将大力支持就业容量大的小微企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针对就业形势展开密集调研,特别针对新业态领域和重点行业用工问题召开部门座谈会。未来将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财税金融政策方面,今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538.78亿元,增长14.9%,再通过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等支出结构,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分别提高至15万元和300万元等。而随着5月1日下调社保费率落地,还将大幅减轻企业负担,为吸纳就业腾挪空间。
“未来宏观政策的出台和政策措施的落实,需要统筹考虑政策可能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注重财税、金融、产业、贸易、投资等政策与就业的衔接配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说,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就业增加。完善和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手段,支持就业容量大的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为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创造条件。
教育政策方面,“要以更大力度拓展基层就业新空间。会同有关部门增加中央基层项目规模。抢抓农村发展重大机遇,推动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点建设领域,输送更多毕业生。”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说。
职业技能培训也将不断加码。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人社部印发《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9—2022年)》。据悉,今年高职院校将扩招100万人,并有相关政策作为保障。还将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说,按市场需求、更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有助于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
“未来还将营造更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市场秩序,确保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就业保障的公平公正。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市场资源投向就业创业领域;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执业门槛,促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等。”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说。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表示,我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回旋余地和承压能力仍然巨大。下一步将加快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促进就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协同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河南: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培训可领生活补贴 下一篇:美国东北大学专业设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