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齐大辉:构建中国特色协同教育机制

齐大辉:构建中国特色协同教育机制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8-11-14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开创党建家风相结合的理论方法创新,落实现代社会协同教育机制,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做进家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这些重要论述为中国教育事业、民族精神塑造、国家意识国防、家庭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教育事业是一项协同性强的系统工程

教育事业是一项协同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中国是一个有近14亿人口、4亿多家庭、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智慧取之不尽。种好中国教育事业责任田,求得协同教育最大公约数,定好中国特色协同教育机制,必须回归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原点,遵循科学规律与现实国情,进行全景创新。抓住家长教育思想源头,创新“党建家风”双轨制群众工作理论方法,总结“家教政工”双功能协同教育实践经验,利用“公约杠杆”双满足的公德奖励政策,培养优秀中国人、世界好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目前,我国教育最大问题是,处于教育源头的家长成人“不成熟”,决定教育效果的协同机制“不成形”,影响成人成熟的家庭生活“不正常”。百年中国革命,革命先辈牺牲自家成就了国家;40年改革开放,国家经济腾飞,但现实的民族精神塑造、国家意识国防、劳动思想教育、家风传承文化却面临挑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急需的家长教育、家校协同等公共服务得不到应有满足。

从国家教育供给侧角度看,家长教育学科还是空白,家长教育研究还是空当,家长教育工程还未列入国家战略;全国大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形式化问题,各类家长、学校说教多不实用,老百姓家风传承文化断脉,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亟待改进,新闻媒体舆论导向要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从国家协同机制角度看,家长思想混乱、部门条块分割,教育协同能力差,成本高,效率低。我国传统的家风、家教、家规、家训等公约文化基本丢失,现代人如何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丈夫妻子、男人女人、男孩女孩的家长五阶协同教育还未形成。

究其成因,其一,从国家层面来讲,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工程还未列入国家战略,家长教育学科空白,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方法落后,现代协同教育政策机制与党建家风双轨模式还没有形成。长期忽略了家风建设、家长思想教育、孩子劳动教育、社会价值观教育、民族英雄教育等;太偏重有意思、有钱赚的事,不注重有意义、为谁干的人;偏重知识“做事业”的生存教育灌输,忽略常识“过日子”的生活教育引导;教育投入偏重物质硬件和就业指标投入,看轻精神软件与思想教育投入等。

其二,从社会层面来讲,我国传统的政工队伍自身思想意识、现代群众工作方法、跨学科知识武装、实操经验案例总结与提炼等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希望、党和国家要求。民间教育需求市场火爆,但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基本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商业行为。而当老百姓遇到后院起火、孩子不出息、邻里有矛盾、夫妻闹情绪等生活问题时,我们现代化的社会还不能及时提供行之有效的协同教育与思想情绪公共服务,不能将许多社会矛盾化解在日常的家庭公约文明中,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与治理成本居高不下。

我们可以从我国科研、科教、科普三个层面分析这个问题。科研方面,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科学研究融合不足,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生活教育结合不够,现代群众工作创新的传统家风家教结合研究学术带头人贫乏。在科教方面,我国跨学科的通学式学术带头人奇缺,家长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空白,家校社公约协同教育模式尚未成形,党建家风双轨专业工作队伍缺乏,能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协同教育供给不配套。在科普方面,家长教育专家资源不足,专业家庭社工培训认证滞后,精神文明服务模式落后。近年来,家庭教育知识科普有进步,但缺乏简单有效的公约操作工具,更缺乏扎根群众、接地气的专业执行队伍,还没有将生活教育与思想工作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做进家庭。目前,我国现代思想教育“三工”队伍(政工、社工、志工)的工作协同机制、职业互换考评政策、行业服务标准还是空白。

其三,从家庭层面来讲,40年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太频、空间环境穿越太快,公民、家庭、社会、政府和单位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调整和完善。现代家庭太偏重“住同一个房、吃同一锅饭,睡同一张床”的个体物质生活,缺乏家庭几代人“读同一本书、唱同一首歌、做同一件事”的集体精神生活。家庭犹如碰碰车场,当人们走出家门时,家庭情绪便立刻转化成社会情绪、学校情绪、单位情绪、党政情绪……好情绪是资本,坏情绪是成本。社会治理问题的根源在家庭,家庭要集体学习,召开家庭会议,制定家庭公约,协同家人需求,促进观念一致、信息对称、沟通顺畅,情绪自然会好,家和万事兴。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指示精神,就要开创党建家风相结合的理论方法创新,落实现代社会协同教育机制,推动家长教育国家战略规划,创立家长教育学科,制定市民公约协同政策,推动家庭公约文明建设,加强职业与专业的人才队伍孵化,通过家长教育创新群众工作模式,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做进家庭。要达成全员担当教育责任、全力主抓家长教育、全民公约协同教育、全程跟踪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加快教育改革文化创新,加强家长修养、国家意识国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长教育事业影响国家命运

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抓起。家长是家庭带头人,家长教育是成人成长中的成熟教育,是公民素养的源头、家风家教的原点,是党风民风的基础、家校协同的支点、党政工作的抓手。全世界人才的竞争原点是各国的教育竞争,教育竞争的源头是家长教育的水平,民族素质的原点差异是各国家长素养的差别。从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视角看,教育的第一竞争空间是家庭,第一接力棒责任人是家长。因此,要彻底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源头问题,不断增加家庭情绪资本,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推动协同教育机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从家庭入手,由家长抓起,以家风进入”。

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抓党建促家建,正家风助党风。新时代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模式,家庭、企业、社会协同模式,家庭、社区协同模式等,让公约文明与协同教育扎根群众,并落在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

国家必须尽早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尽快完成国家战略层面的家长教育战略规划,尽早创立家长教育学科设置,设立家长教育研究机构,加强家长教育学科科研投入、人才培养、师资孵化等工作,协助1000多万名教师做好协同教育工作,满足4亿家庭情绪资本管理需求。

协同教育机制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保障条件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从教育过程的影响要素角度看,家长、教师、官员、社工无不参与其中,都承担着教育重任,如同“4×4接力赛”责任分工与积分逻辑,4名运动员是家长、教师、官员、社工,来自4个单位,即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协同作战;“接力棒”是孩子,其成绩由4名运动员共同努力获得,缺一不可。每名运动员的意识、态度、行为、能力和效率等都会影响到接力赛成绩,4名运动员的风格代表家风、校风、党风和社风“四风人文环境”,影响着中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做好现代协同教育机制与政策的设计,必须精心组织与挑选一批跨学科、跨文化、跨阶层、跨年龄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带头人,打破部门条块分割的机制束缚,精准制定国家协同教育机制政策、专业人才培训与认证标准,严格孵化一支新时代能战斗、会工作、得民心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将家长教育与思想工作做在日常、做进家庭、做到个人。让教师舒心、孩子开心、家长安心、国家放心,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教育协同力和家国同构力,实现人民幸福、文化昌盛、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

第一,设立领导小组。政策制定者(党政官员)、研究者(专家学者)、执行者(政工社工)、需求者(群众)和考评者(各方代表),达成公约协同教育机制,避免官僚主义的走马观花式调研与闭门造车定政策的弊端。

第二,明确领导考评。建立领导干部的党建家风“自修”与“主抓”双指标考评机制,促进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并从自家与单位做起,用家长教育知识、家庭公约工具、公德奖励政策三结合模式推动新时代的群众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第三,建立专家智库与实施队伍。挑选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并扎根群众的、思想开放与学贯中西、能学以致用与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队伍,整合跨学科、跨年龄段、跨部门的专家资源,组成专家智库,做好科研、科教、科普三个层面的协同教育机制顶层设计,严格孵化政工、社工、志工三结合的三工执行队伍,并且对三工队伍的质量标准、数量配比、流动规则、奖罚政策和考评标准等作出规定。

第四,构建培训认证与考评机制。尽快建立国家主导、政府主办、民间主抓的培训认证标准、公约考评体系。

第五,发挥公约杠杆作用,制定公德奖励政策。制定国家协同教育机制和公约杠杆公德奖励政策,比如,公约高考加分政策,将孩子12年义务教育的“德育分”,通过《班级公约》与《家庭公约》的年度统计,累积12年得12分,那么德育自然会有地位,成为刚需。

第六,平衡好教育改革的速度快慢问题。中国教育改革战车的装配工作异常艰难,两轮一轴的速度不一致,结构不配套,机制不平衡,必须有效解决好战车装配的公差配合问题,用协同教育机制调整速度平衡问题,调整好教育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平衡问题,匹配好精神文明收入与物质文明收入的动力,让中国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造福中国与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网报人数再次增长... 下一篇:谢志远:一流应用型本科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