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连续三届的绿牌专业
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红绿牌专业反映的是全国总体情况,各省区、各高校情况可能会有差别。
行业需求增长是造就绿牌专业的主要因素。2018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连续三届都是绿牌专业。
2018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绘画、化学、美术学、音乐表演、法学、历史学。其中,美术学、音乐表演连续三届都是红牌专业。
近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 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7%。其中,本科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8%。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为4317元。其中,本科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4774元。2014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即2017年时)平均月收入与其毕业时相比涨幅为82%。其中本科涨幅为87%。
就业满意度北京最高
城市“抢人大战”打得火热。从不同城市来看,北京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杭州是新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从近五年数据来看,“北上广深”对大学毕业生吸引力减弱。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8.2%下降到2017届的22.3%。除了应届毕业生之外,毕业半年后曾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生在三年后离开的比例从2012届的13.7%上升到了2014届的21.7%。数据显示,涌入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外省本科毕业生占比不断上升,2015至2017届的比例分别为28.2%、32.0%、35.6%,提升了7.4个百分点。其中,在杭州就业的近三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最高,为55.3%,其后为天津(54.4%),已高于广州的该比例(45.3%)。
5年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撑凸显重要,成为吸纳更多大学毕业生的主阵地。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54%上升为2017届的60%,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2%下降到2017届的18%,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11%下降到2017届的7%。2013至2017届大学毕业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3%下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51%上升为55%。
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
从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行业来看,教育业对毕业生吸纳程度不断扩大。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教育业”(就业比例为14.7%),且在“教育业”就业的本科生比例从2013届的10.0%上升到了2017届的14.7%,其中有六成左右集中在中小学教育机构。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增长最多的是教育业。进入“教育业”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比例连续五届保持上升趋势,较2013届增长了2.8个百分点(2017届的就业比例为6.5%)。“教育业”中,就业于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占比上升较快,从2013届的25%上升到了2017届的33%。“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就业比例为10.3%)是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第二多的行业类,且毕业生在这类行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8.7%上升到了2017届的10.3%。
与此同时,制造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减少。与2013届相比,2017届进入制造业相关行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降低了6.6个百分点(2013届为25.8%,2017届为19.2%)。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中信息技术相关岗位占比增加,其中本科增加了4.3个百分点。
延伸阅读
读书无用论是个伪命题
麦可思进行的调查显示,高等教育对农村生源毕业生的回报显著,帮助农村大学生实现代际向上流动。
2014届本科农村生源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643元,高于同期农民工月均收入(2864元);到了毕业三年后,收入上的优势明显扩大,2014届本科农村生源毕业生三年后(即2017年时)月收入为6702元,与毕业半年后相比涨幅为84%,明显高于同期农民工(2017年月均收入3485元,与2014年相比涨幅为22%)。2014届高职高专农村生源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117元,略高于同期农民工月均收入;而到了毕业三年后收入上的优势明显扩大,2014届高职高专农村生源毕业生三年后(即2017年时)月收入为5552元,与毕业半年后相比涨幅为78%,明显高于同期农民工。
相关链接
文、理、工科专业就业分析
■人文社科
经管类薪资有优势
人文社科类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的文科生可以选择的专业。2017届就业量较大的前10个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财务管理”(94.2%)和“市场营销”(94.1%);“法学”就业率相对较低,为85.3%。
月收入方面,经管类专业相对更具优势。十大人文社科类专业中薪资优势较为明显的专业包括“金融学”(5094元)、“市场营销”(4839元)和“国际经济与贸易”(459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求职和收入上相对具有优势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工商管理”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仅分别为54%和59%。建议高校在此类专业的培养中进一步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同时也建议相关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有助于未来拓宽就业领域。
■工科
电气信息类正当红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7届就业量较大的前10个工学门类本科专业中,电气信息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无论是就业率还是月收入,优势都较为明显。其中“软件工程”专业表现尤其突出,就业率(96.7%)、月收入(6259元)、就业满意度(75%)这三项指标均居十大工科专业首位,工作与专业相关度(85%)位列第二。
电气信息类专业表现抢眼,这与当前“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对相关领域人才需求旺盛关系紧密。
■理科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
2017届就业量较大的前10个理学门类本科专业中,“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综合表现较好,其就业率(92.7%)、月收入(5454元)、就业满意度(71%)均处于前列,但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仅为57%。
事实上从数据分析上看,2017届理学门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整体偏低,为64%。没能“学一行干一行”的理科生中,29%因为“专业相关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因为“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的比例也较高,为27%。未能学以致用的理科生中近三成因为岗位需求少,这个现象从侧面反映出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同样也建议相关学科培养中注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或进行跨专业学习,以弥补单纯的基础学科教育在求职中的弱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8年毕业生就业报告:大中专应届生均... 下一篇:研究生考公务员的优势及优势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