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提示
立社会主义大德、树社会主义新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旨趣,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在深化综合改革进程中必有所为的点睛之笔。这一重大而富有洞察力的教育思想,必将引领中国教育在正确、健康的道路上持续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深刻论述了我国大学和教育所肩负的立德树人的使命,透彻解析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人才培养的辩证法,阐述了办学办教的育人规律,提出了“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原则。他指出,要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办学方向,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懈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讲话,重申了我国教育所秉持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阐明了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需要我们明确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准确定位,把握好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之本,切实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时代责任。
教育为本 立德为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意味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必须抓好教育这项基础性工作。没有教育的振兴和强盛,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众所周知,在一个国家的建设发展与社会生产基本结构系统中,教育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是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国之大计,是进行人才知识传递、规格化育和思想塑造的基础工程,也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对于人的教育又是其中的核心和要旨。所谓对于人的教育,其基本内涵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在知识、思想、能力和素质上得到全面提升。“立善以治物,则德名有焉。”鉴于人的品格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人的成长成才具有突出作用,因此德育就成为教育中居于最重要位置的内容,成为教育的品质、灵魂和精神之所在。
客观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有雄厚的教育基础,更需要有健美的思想基础与合格的人才基础。因此,德育居先、立德树人必然关系到中国发展大计和民族复兴大业。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坚持社会主义正确办学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办学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得以健康发展的政治保障,也是塑造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道德规定性和政治规定性所在。教育和道德都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任何道德教育都必然包含着特定的阶级属性,也都要服务于特定的政治体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这就鲜明地指出了合格人才的政治价值尺度、道德价值力度、社会价值维度和个体价值向度。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大熔炉,教育是道德修炼的淬炼场。要培养出合格人才,使人才拥有健美的品德,就必须首先规范大熔炉的规格、划定淬炼场的边界。换言之,在教育的实践中坚持立德树人,就要明确所立之德是何种道德,所树之人是何种人才。这无疑需要规约道德与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社会主义道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在当代中国,所谓立德树人显然是要树立社会主义道德、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办学方向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系统中所要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要把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和民族国家作为合格人才的道德律令,必然要使之坚守社会主义的政治道德、社会公德、思想品德和价值正德。而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办学方向。唯其如此,才能使我国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社会主义的精神气质和政治品性,具备社会主义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
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如果说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办学方向是对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走向和合格人才的政治素质作出规定,那么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为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思想素养和理论品格提供规范。中国近代发展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同心结”,它们在中国的社会情境中从产生、发展到存在,都构成了须臾不可分离的命运共同体。由特定的历史机遇、时代际遇和实践景遇所决定,它们又与中国的大学和教育具有了难以割舍的因缘。由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他结合作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大学落地生根、传播研习并结出丰硕果实的事实,要求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这一要求,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思想原则和价值法则。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崇高的价值观和道德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能够从方法层面上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提供科学的思想武器,提升其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更能够从价值层面上为培育符合社会主义规格的人才提供道德关怀,提升其价值层次,升华其精神系统。可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定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定教育模式与规范。
坚持弘扬和培育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在广大师生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同样是在考察北京大学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大德,是国家之德、民族之德。实质上,每一种价值观都包含着德性,这种德性是个体道德与公共道德的辩证统一体,是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有机统一与有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要求,集中反映了最大多数人的思想意志和价值目标。因此,从道德的维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元素无疑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体道德、公共善德和共同正德。按照冯友兰先生关于道德境界和层次的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道德必然是超越了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甚至是超越了“并遇而不相害”的常规道德的天地境界。就此而言,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意味着要确立大德境界、达德情怀和鸿德理念,树起正人风范、仁人心愿和新人样貌。这显然是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旨趣。只要科学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意蕴,也就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教育情境中立德树人的价值规范。
综观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向的系列论述,不难发现,他所强调的立德树人的理念是契合新时代中国教育综合变革和当代中国教育实际的深刻创见,是在宏大的发展格局中为中国教育寻找自身灵魂和独特精神品性的科学创造。立社会主义大德、树社会主义新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旨趣,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在深化综合改革进程中必有所为的点睛之笔。这一重大而富有洞察力的教育思想,必将引领中国教育在正确、健康的道路上持续奋进。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周如东:“四点希望”指明青年发展方向 下一篇:曾天山: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