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教内涵发展重要课题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教内涵发展重要课题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12

打造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写在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召开之际

服务决策、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历史任务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发挥思想库作用的新要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批示。

5月30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在教育部举行。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何种优势?承担怎样的责任?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为中央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持?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服务决策——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

当今世界,智库作为政府的“外脑”,作用日益凸显,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重大决策,被学者视为继立法、行政、司法和媒体之后的“第五权力中心”。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无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还是服务国家战略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参与全球治理、扩大国际影响力,都越来越需要智库的思想支撑,发挥智库“咨政启民”的作用。

智库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教授陶德麟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开启新的长征。这个梦之所以不是幻想和空想,就是因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实现理想的道路──中国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及时总结改革发展实践经验,解答群众思想困惑,引导社会舆论走向,激发人民精神动力。为此,必须建设一批高水平智库,为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

智库建设是服务党和国家科学民主决策、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经济增长动力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问题,环境污染和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在南开大学教授朱光磊看来,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也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事物、新挑战,都是哲学社会科学需要解决的课题。

智库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30多年保持近10%的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增长30多倍,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外贸规模世界第一。但是,软实力与大学应有的地位还不相称,缺乏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智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2全球智库年度报告》显示,世界前50名的智库中,中国只有6家入榜。

作为“思想库”和“智囊团”,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发挥专业优势,聚焦重大问题,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与会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理论工作者不但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有责任以自己的方式为丰富和发展这些成果贡献智慧。

高端智库——大学功能的重要载体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可或缺的力量。

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颁布后,教育部抓住机遇,启动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通过积极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不断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的学科体系,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脱颖而出,产生了一批有深度、影响广泛的优秀成果,对外学术交流不断扩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数据显示,近5年来,高校人文社科领域共出版著作约15万部,发表论文约158万篇,其中在国际刊物发表约2万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70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100项,向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提供咨询报告、政策建议6万余份,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或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的达千余份。

经过近10年的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体系已初步形成。据统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人员总数达到42.6万人,聚集了全国80%以上的社科力量。

在APEC会议的国际舞台上,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在奥运会和世博会等工程建设中,在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中,都可以看到中国高校学者积极参与咨询研究、政府决策服务的活跃身影。

在去年启动实施的“提高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中,南京大学牵头的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作为首批认定设立的14个“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尝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文理、军地、校所、校校协同创新,建设国际知名的南海研究学术创新体、南海战略决策的高端智库,面向中国海疆权益的重大问题展开研究。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大学是创造新观念、新知识的重要源泉,高校新型智库可以通过独创思想、独到观点等知识产品,对决策者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既面临着更大需求、更大舞台、更大贡献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学科建设分散化、专业领域细分化、考核机制单一化、优秀专业人才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等问题。

可以说,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还远未得到有效利用。“根本原因是问题意识不强、联系实际不足、改革力度不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

重大问题——高校智库的职责所系

当前,努力建设一批党和政府“信得过、离不开、用得上”的高校智库,为服务中央科学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已成为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座谈会上,根据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重要讲话要求,与会代表达成共识,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为目标,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建言献策质量为根本,以深入实施“2011计划”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批“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为此,应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高校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围绕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思想、谋战略、提对策,形成有深度、有见地、可操作的研究成果。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高校建设新型智库,必须与国家教育、科技改革紧密结合,改进评价机制、大力推进协同、改革管理方式,形成改革合力,构建有利于智库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平台建设。高校应紧紧依托优势学科群,在继续扶持基础学科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促进多学科深度融合,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形成一批有集成优势的智库研究平台。同时,适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促进研究手段和方法创新,构筑智库建设的支撑平台。

——会聚高端人才,打造一流团队。高校要营造良好环境,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决策咨询,造就一批真知灼见的思想家、重大战略的参谋者、科学决策的建言人,形成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学术功底深厚、专于应用研究、善于传播推广的智库人才队伍。把智库建设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吸纳青年师生参与研究,为智库提供人才储备。

——深化对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高校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搭建中外智库联合研究的高端平台,推动交流互鉴,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思考中国,在深度参与国际对话中提升话语权,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记者 高靓)

《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31日第2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中国梦与我们的使命”主题活动走进湖北高... 下一篇:复旦大学国际化办学铺就教育交流“双向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