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广东 > 惠城区未来三年将新建八所学校惠城区未来三年将新建八所学校

惠城区未来三年将新建八所学校惠城区未来三年将新建八所学校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0

随着新学期开始,惠城区各中小学的招生尘埃落定。面对公立学校学位紧张的现实,外地户籍家庭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家长为子女能够进入收费较低、教学质量好的公立学校学习欢欣不已;而更多的则是与公立学校“无缘”,只能另寻他处。其中不乏有家长将子女送至收费高昂的私立学校。

惠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致使市区中心区公办学位资源紧张。未来三年将新建8所优质学校,并通过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缩小校际间差距等手段缓解这一难题。

现象一

政策原因,子女无缘公立学校

非本地户口的黄小姐,老家来自湖南。目前她和丈夫在惠州一家企业打工,住在河南岸。她告诉记者:“其实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入读一所公立学校。因为公立学校费用较少,可以节省开支,教育质量也有保障。”不过,黄小姐的愿望落空了。“今年公办小学实行小班制,导致招生人数减少。虽然后来想让孩子在住处附近的私立学校上学,但择校费一学期5000元,这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开支”。黄小姐告诉记者,最终她帮小孩挑选了一家费用较低的私立学校入读。

另一位外来务工人员李先生,则因为缴纳社保年限不足,而导致小孩无法就读公立学校。据其介绍,2010年,他和同事响应公司号召,从深圳迁至惠州工作。“今年小孩到了上学的年龄,可是这里的公办学校不接纳我们的小孩入学。”李先生说,他身边几位同事的小孩也面临就学难题。

“6月份公司曾致电教育局,得到的答复是外来务工子女必须在惠州交满5年的社保,才能到公办学校上学,否则只能去私立学校。”李先生颇为无奈地说,“等到交满5年社保,孩子那时已经8岁,属超龄入学了。”

现象二

财力支撑,选择入读私立名校

与家庭拮据的外来务工家庭相比,一些相对富裕的外来户籍家庭认为,公立学校学位既然如此紧张,不如选择将孩子送到有名望的私立名校学习。

林先生来自湖北,在惠州开办了一间广告公司。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小孩在惠州东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就读,“我自己没有惠州惠城区户籍,与其跟别人去争学位紧张的公立学校,我倒觉得不妨将小孩送进私立名校,教育质量一样有保障。”与林先生持有相同看法的还有非本地户籍的企业家蔡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小孩在南坛实验小学就读,很多商会里面的老乡子女也都在这里读书。”据了解,该学校一年下来的学费都要一万多。“之所以选择私立名校,除了公立学校学位紧张之外,私立名校教学质量好,学费不是最大问题,能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才是自己最看重的。”蔡先生表示。

部门回应

学位紧张原因:历史与现实情况造成

记者就惠城区公立学校学位紧张的情况,采访了惠城区教育局相关人士。据其介绍,惠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较紧张的有麦地、河南岸、龙丰、江南和南部新城等片区。

该负责人认为,造成公立学校学位紧张的几个原因在于:首先,惠州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不断向周边扩张,商住区开发迅猛,加上购房可以落户的宽松政策,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外地人口向本市转移,不断落户的人口较快增长而带来学生增加。其次,惠州市是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工业化城市,是流动人口大市,随迁子女增加。目前惠城区有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55481人,占惠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6.6%。最后,老城区学校多为麻雀学校,占地面积普遍较小,难以扩容增班。三小仅1467平方米、四小3530平方米、五小2600平方米、九小3500平方米。另一方面,学校用地规划布点偏少,且商住区开发与配套学校无法同步建设,如下角、东湖、麦地、龙丰等片区主要受学校用地规划影响,无法配套学校或改扩建学校,因而无法新增学位。

解决之策:新建多所学校 优化教育资源

上述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政府及相关部门都通过多种途径,致力于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就学困难的问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家长关心的未来有何措施解决惠城区公办学校学位紧张的问题,该负责人回应称,政府将采取更多有效措施,如新建公办学校,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等方法,有效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

据其介绍,近年来,惠城区通过新建优质学校、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缩小校际间差距,力争把每所学校都办成优质均衡学校,有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据透露,未来三年,惠城区将在河南岸的12号小区、河南岸的13号小区、河南岸的32号小区、河南岸的尖峰山片区、区建设局旁、下角机床厂旁、江北25号小区各新建1所小学;在合生国际新城旁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以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扩充市区义务教育学位总量。

网友吐糟

西子论坛网友蓝沙河:唉都难啊!我的户口还没迁到惠州,小孩一直在民办学校上学,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呢?

今日惠州网东江论坛网友yltsing:义务教育阶段的“义务”不仅仅是家长的义务,政府该尽的义务应该是主要的。教育的软硬件投入应该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资源的平衡也应该是政府的责任!

新浪微博网友彭晓芸:没有什么比家庭更首位、更重要的教育了。这种疯狂抢夺所谓优质学位的“学校教育依赖症”,其实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很大误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挪威留学学霸养成指南 怎样规划在挪威的留... 下一篇: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召开 杜玉波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