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学校园已是“95后”的天下,他们有着自己的世界观、职业观。今年,第一代“95后”毕业生将正式步入职场。然而,今年毕业求职有一个新现象: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喜欢的工作,就先不着急就业。
发布的《2017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今年的“慢就业”现象更加突出——近10%的学生毕业后没有急于找工作,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充实自己。
“慢就业”成为就业新选择
一张辽大的文凭,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少工作的“敲门砖”,但在大四毕业生小刘看来,这样的学历还远远不够,她发现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岗位对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看好的工作基本都要求研究生学历,而且如果想在公司晋升,学历高更有优势。”
经过一番慎重思考,小刘决定继续考研,并在考研期间对有兴趣的职业更深入地了解。
她说:“有目标的进取,总比盲目就业好得多。”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的毕业生表现出更加从容的心态,不过分关注待遇,转而看重个人的长期发展,他们中很多人选择了“慢就业”。
所谓“慢就业”往往是指,一些毕业生不着急就业,而选择游学、在家陪父母以及继续等待机会自主创业等方式,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
根据调查数据,今年大约有9.8%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慢就业”。
为何选择“慢就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出国深造、创业和考研几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些大学生一时难以找到符合期望的职业,又不愿屈就不喜欢的工作,因而选择“慢就业”。
“慢就业”现象的出现,也折射出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宽容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应届毕业生职业追求更为多元。
沈阳大连接收毕业生最多
6月26日,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发布《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显示,高校毕业生在辽宁省就业人数正在增加,去年各市共接收我省高校毕业生18.2万多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3%,较前年增长了3.35%。
据统计,去年省内各市共接收辽宁省高校毕业生182820人,是辽宁省毕业生的主要流向。其中,沈阳、大连是接收毕业生最多的两个城市。
报告数据称,一线城市签约比例最高,为33.5%,新一线城市签约比例为33.1%。由于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快速增长的就业机会,新一线城市展现出对大学生就业更加包容、接纳的一面,已经超越一线城市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就业区域。
中小微企业、基层急需人才
作为职场新生代,2017届毕业生的择业取向仍明显受到社会传统就业观和父母观念的影响,国有企业仍然是最受毕业生青睐的单位。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相比,期望就职于国家机关的比例有了明显下降。
对比期望签约和实际签约情况,应届毕业生表现出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体制内稳定工作的偏好。但由于此类单位门槛较高、人才需求量小,因此实际签约率并不高。值得注意的是,民企签约率大幅升高,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民企的经营质量正在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就业环境也在不断提升,具备了越来强的雇主竞争力。
省就业专家提醒今年高校毕业生,当下我省中小微企业、基层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也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大空间。当前国家及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出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毕业生们可探索切实可行的基层就业项目,因地制宜开发新项目,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7年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新生须知 下一篇:二线城市就业最爱成都 平均起薪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