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专家支招志愿填报:
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开始。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志愿的选择关乎人生的发展方向,“考得好”更要“报得好”。那么,高考志愿究竟该如何填报?学生和家长又该做好哪些准备呢?日前,记者专访了南京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李浩,请他为广大考生支招。
首选学校 其次考虑专业
记者: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很多考生与家长纠结应该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您认为学校和专业哪个更重要?当两者有矛盾的时候,该优先选择谁?
李浩:大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都会有这样的困扰,原因主要在于考生既想进名校,又想读热门专业,但是分数无法让两者兼顾。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有两种解决途径:一是降低对学校的要求,在往年录取分数较低的学校中选择热门专业;二是坚持选择目标名校,进校后再通过该校的转专业通道转到想读的专业。
而在这两种途径中,我建议大家还是以学校为第一考量,把专业选择放在第二位。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在当今社会,知识获取的方式愈加多样化,大学的意义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精神气质的打磨。一所学校的学术精神、校风传承、人文气息等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不仅具有优秀的学术水平、卓越的师资群体、一流的硬件设施,更有不可比拟的人文传统和氛围,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目前很多学校的转专业机制相对完善,学生可以在入学后通过相关流程转到其他专业。例如,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实行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学生往往要等到大一下甚至大二下才选专业,这样既减少了学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又给了他们更大的选择权。以南京大学为例,本科生教育分为学科大类培养、院系学科层面培养、院系专业培养三个阶段,在阶段间的过渡中依次完成从“大类——某学科——具体专业”的选择。这样就把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划分为两个阶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在南大,从学科大类到专业再到毕业,不仅有三次选择机会,而且可以通过专业最低准入的机制,通过选修课程申请转专业。也就是说,不仅可以说是零门槛,而且还可以在大一下、大二下和大四,有三次转专业和取得第二专业证书的机会。
专业“冷热交替” 切勿盲目跟风
记者:在专业的选择上,考生和家长都有自己的考量,经常要将专业分出好坏、冷热。从招生的角度来说,考生应该怎样选择和填报专业,在专业和兴趣之间又该如何权衡?
李浩:专业只是通往职业的一把钥匙,很多专业同时可以打开一把锁。在兴趣明确的情况下,“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才是选择专业时应有的态度。
一方面,专业的“好”与“坏”、“冷”和“热”是相对的,也是变化的。入学时的热门专业在毕业时未必热门,所以选择专业时切勿盲目地择“热”弃“冷”。
此外,并非所有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有明确的专业取向,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时以基础学科为主,例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因为基础学科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广,无论是转专业还是考研,都有一定的优势,也有更广阔的选择面。
南京大学招生呈现三大新变化
记者:今年南京大学的招生政策有何变化?对于报考南大的学生,您有何建议?
李浩:今年南大的招生政策主要有三个变化。首先,今年南大实行按大类招生,在去年38个院系大类和专业招生的基础上,招生专业调整为15个,其中跨院系大类7个,院系大类4个,非大类专业4个,招生人数保持不变。这样一来,考生不必纠结具体的专业问题,可以在接受一年的大类培养后,选择具体的院系及专业。
其次,由去年设置专业级差,改为不设专业级差。在过去,专业级差在引导考生按梯度填报志愿的同时,也遏制了考生的填报意愿。比如,有个考生特别想填报南大经济学,但是又怕不一定被录取,所以干脆不填。取消专业级差则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最大限度地接受考生意愿。
最后一个变化主要针对江苏考生,今年南大首次在江苏省开展综合评价录取试点。招生计划不超过100人,录取依据综合评价成绩=高考成绩×60%+南大测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在江苏省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前完成录取,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高校的录取。这样一来,高考成绩不再是衡量考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更多学生有了进入南大学习的机会,也保证了江苏省的生源质量。
所以,对于有意愿报考南大的学生,我的建议是一定要详细了解上述三大新变化,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科学填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