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广东高考考生即将迎来填报志愿环节。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一览表》,并曝光带“广东/广州”字样的12所假冒大学。记者据此调查发现,目前这12所“高校”的网络信息基本被清除。但与此同时,与“虚假大学”“野鸡大学”联系密切的考生个人信息买卖现象依然猖獗。在以“高考名单”“招生资源”等为名的QQ群中,有群主称千元就可买到汕尾3万多名考生的信息,其所发截图的13则信息中,有10则能联系到相关考生。
虚假大学:校名“山寨”无实体校址
记者按照“虚假大学”名单上网一一检索后,发现这12所学校官网均已不存在,仅在“引擎百科”、“企业黄页”等网站有相关介绍。检索页面上方,还有“虚假大学”的相关标识。
通过对比,记者发现这12所学校的校名、校训、学校简介等,都与正规院校高度相似,极易混淆。比如,“广东建工大学”校名疑似仿冒广东工业大学,校训“刚正博爱、睿智笃行”则完全抄袭曲靖师范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信息科技学院”和“广东电子信息技术学院”两所学校,在网上还留有疑似宣传片,但其视频内容却一模一样,均为“校园风景”和“教学设备展示”。其片尾留下的QQ号码也一致,记者尝试添加但未获通过。
另外,这些“虚假大学”在网上留下的地址,大多语焉不详,无具体位置,比如“番禺大学城”、“白云区太和镇”等。其中,只有“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地址相对明确。15日下午,羊城晚报记者到该“校址”海珠区怡乐路71号核实,却发现这里实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南校区,且目前学生已转至他处就读,只余下一栋栋空置楼房。
一名李姓退休教师称,广东经济管理学院早于十多年前就已并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也就是说,“广东经济管理学院”早已不复存在。怡乐路71号一名保安张大哥告诉记者,去年高考结束后,还曾有一名学生前来“入学”,直到看到荒废的校园,才惊觉自己被骗。
信息泄露:考后就收到“录取通知”
无招生资格、无实体校园、无教学设备的“三无”野鸡大学究竟是如何“招生”的?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获取考生个人信息是其行骗的关键一环。
广州某高校学生王同学回忆称,自己高考后曾收到一份“录取通知书”,上网一查,却发现该校连官网都没有,各项信息都十分笼统。“我在初三时就收到过类似录取通知书,身份信息肯定早就泄露了。”王同学说。
刚参加完高考的木同学告诉记者,自己近期频繁收到一些院校的招生电话,怀疑个人信息遭泄露。“也不知道考生信息从哪里传出来的,”木同学表示,“很多学生都收到过这种电话,这已经构成了骚扰。”
高考考生个人信息泄露,背后隐藏着什么?记者暗访发现,买卖考生信息的违法现象遍布全国,大量人员参与其中,形成了一个利润巨大的利益链条。这些考生信息买卖者大多以一市或一省为单位,批量买卖考生信息。
利益链条:有QQ群买卖“高三名单”
15日至发稿前,记者进入多个以“高考名单”、“高考数据”、“招生资源”等为名的QQ群,发现群里成员大多为买家,“求2017广东高三名单”、“求山西17届高三名单”之类的消息不断刷新着聊天页面。记者注意到,部分群成员的备注为“某某学校老师”。
群备注为“湖北某学院”的“童老师”告诉记者,自己是“学校办学方”,需要湖北高三学生名单。当得知记者有“部分城市名单”时,“童老师”表示可以互相交换,并称其每年都会获取全省名单,只不过会稍迟一些。另一位买家自称“武汉某学院招生负责人”,提出需要恩施州高三考生信息。
个人信息供不应求的同时,有些QQ群藏着“大卖家”。一群主声称拥有湖南、江苏、河南、四川等数省“资源”。当记者向其要广东“资源”时,该群主称只有汕尾3万多名考生信息,售价一千元,并发给记者一张汕尾地区的考生信息截图,其中包括考生姓名、学校、住址、电话、性别等信息。
记者随后按照截图中名单一一拨打电话核实,结果13个通话中,有10个能直接或间接联系到相关考生,另外3个则是空号或被直接挂掉。令人意外的是,接到电话的家长大多并不介意个人信息被泄露,“泄露就泄露啊,也做不了什么!”还有家长表示见怪不怪,“网上都能找得到,没什么奇怪的”。
【观点】
专家
“文凭社会”催生“野鸡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景迅表示,通过互联网技术,骗子的行骗成本大大降低,但许多学生、家长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水平十分有限,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较低,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也比较淡薄。
钟景迅说,教育骗局层出不穷,学校有假、文凭有假,连上课都有假,这种乱象也和目前这样一个“文凭社会”、“学历社会”有关系。
律师
受害学生可起诉索赔
广东著名建筑房地产律师、房地产法库首席律师刘金纲分析,无论是购买、使用,还是泄露、出售考生个人信息,均属于违法甚至犯罪行为。2015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入刑,作为犯罪处理。
另外,今年两高共同出台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了定量,比如具体达到多少金额、多少条信息、造成多大后果即构成犯罪,以及如何处刑等。
刘金纲律师建议,受到财产损失的家长、学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同时要求“虚假大学”的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归还款项并赔偿损失;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归还款项并赔偿损失。
【贴士】
高考考生防骗手册
1、骗术:假冒招生人员,谎称有“内部指标”可“低分录取”。
提醒:高考录取工作中没有所谓“内部指标”,遇此情况一定要保持警惕。
2、骗术:事先查询考生录取信息,再谎称是自己花钱疏通关系帮助考生录取,以此骗取钱财。
提醒: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泄露给别人。
3、骗术:自称军校机关内部人员,谎称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
提醒: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查询验证,分辨真伪。
4、骗术:把“自主招生”说成“自由招生”,承诺能保证孩子上某大学,借此收取高额费用。
提醒:自主招生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亦需笔试、面试等环节。
5、骗术:诈骗者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一旦点击链接,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
提醒:切勿轻易点击陌生号码发送的与高考相关的链接,查询考生成绩、志愿填报、录取信息等,应通过生源地招生考试信息网等官方渠道。
6、骗术: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办学单位,以邮寄虚假录取通知书方式行骗。
提醒:提前查询正规高校一览表;录取期间,招办工作人员都在录取现场,与考生见不上面,也绝不会委托中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十三五”期间辽宁省实施八大就业工程 下一篇:90.1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毕业典礼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