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百年老校校史校本课程开发状况的调查显示——
校史校本课程发展期待评价改革
校史校本课程,是百年老校为了传承学校在百年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以校史为课程资源,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实施和评价的校本课程。校史校本课程极具学校特点,是一所学校整体课程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拔取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百年老校开新联盟”27所百年老校,对这些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小学校校史校本课程开发状况及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为了提升调查的信度,课题在后期实施过程中又增加了70所学校,这些学校都是在“百年老校开新联盟”成立之前,各省份史志办对本省百年老校摸底上报的有校园网的学校。课题组对这70所学校进行了网络调研,作为前期27所学校调研的增补。课题组通过对上述97所学校的深入调研,不但了解了校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现状、需求和问题,并在梳理和描述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校史校本课程建设提出建议。
一、“百年老校开新联盟”学校校史校本课程开发状况
1.超七成“百年老校开新联盟”学校开设校史校本课程
课题组调查发现,这97所学校中有71所学校开设了校史校本课程,开设比例达到73%摆布。
2.“百年老校开新联盟”学校校史校本课程以单独开设为主
因开设情况差别,大体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单独开设校史校本课程,占比83%摆布;第二类是将校史校本课程与学校原有学科课程整合,如与历史等学科课程结合,占比17%摆布。
3.显性的活动课程占据百年老校校史校本课程类型主流
调查结果发现,“百年老校开新联盟”学校开设的校史校本课程,多为显性课程,且多为活动课程。
(1)校史校本课程以显性课程为主
71所开设校史校本课程的百年老校,有50所学校的校史校本课程为显性课程,即占用必然课时和场地,有固定的教师,还开发了相应的配套课程资源。第一类属于学生入学和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系列校本课程,活动形式多为讲解参观、讲座等;第二类是独立设计的校史校本课程,活动形式比力丰富多样;第三类与学科课程或者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整合,纳入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极少部分百年老校的校史校本课程属于隐性课程,外貌上看没有开辟专门的时间和空间用于校史校本课程,没有开设任何讲座或与学科课程整合,但学校的教育环境,尤其是物质环境的设计处处渗透校史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校史校本课程以活动课程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百年老校开新联盟”学校显性的校史校本课程均以活动课程为主,具体活动方式为讲座、参观、研究性学习等,课时多按照课程任务而定,短则一个或几个课时,长则一学期。
4.仅少数“百年老校开新联盟”学校对学生进行评价,且以定性的、体现性评价为主
调查显示,“百年老校开新联盟”中,只有极少数学校在校史校本课程中实施学生评价,且均采取定性评价的方式;但没有学校对承担校史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评价。面向学生的评价具体包罗对校史材料的开放性测验和校史研究过程及成果报告请示的等级评价两类。总体上评价方式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学生参加校史校本课程的相关活动即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二是学生在参加校史校本课程设计的各类活动后,需要完成校史校本课程教材中规定的内容,或者写出书面文字,即可获得相应学分。三是专门进行校史研究并进行成果展示、报告请示和交流活动之后,获得等级性评价结果。
5.校史校本课程教材数量较少,已有教材与其课程涉及内容吻合
调查评释,“百年老校开新联盟”学校中,只有25所学校专门编写了校史校本教材,通常情况下可以供师生共同使用。课题组共收集了20所学校的校史资料。
从上文可以看出,“百年开新联盟”学校开发的校史校本教材基本与该校校史校本课程内容吻合,以讲座、参观校史馆和校园、观看视频、听校友讲课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史校本课程教材接近历史教材,要求学生知晓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杰出校长和教师成就、学生社团等内容,核心目的是通过这些历史内容的学习渗透学校的育人观念和价值观。
6.校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良莠不齐,文献和校史馆资源亟须提升
调查显示,“百年老校开新联盟”学校校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大体分为文献资源、场馆资源、视频资源、建筑文物资源等四类。总体上,“百年老校开新联盟”学校四类校史校本课程资源均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虽然71所学校都有本身的校史资料,但仅有27%的学校有较为完善的文献资料(所),包罗年鉴、大事记、校友录等;51%的学校有本身的校史馆,但一些学校因校史馆设计展示难以突出展示学校发展理念和特色,选用图片和旧物不具有典型性,甚至出现与相应主题不合错误应的情况,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仅有35%的学校对学校的老建筑以及其他文物资源重点进行维护之后,有意识地将这些资源用于校史校本课程的开设。相应地,开发状况良好的百年老校,其校史校本课程资源利用效率也较高,常常作为师生进行校史研究的丰富资源;反之,开发状况有待提升的学校,也大大限制了各类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对“百年老校开新联盟”学校校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化建议
1.启动将校史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构建的实验
建议在“百年老校开新联盟”学校范围内,借鉴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第二十五中学、第三十一中学校史校本课程经验,开展将校史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构建的实验。按照每所学校的整体课程结构、师资、课程资源状况,通过共同研讨校史校本课程在学校整体课程结构中的定位、类型、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相关课程资源开发等问题,形成初步的课程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正式启动校史校本课程实践改革。在理论研讨和实践操作交替进行的过程中,不停提升校史校本课程在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充分发挥校史校本课程在渗透学校人文精神和办学特色方面的价值,同时也从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中不停地为校史校本课程输送师资、课程资源等营养,真正促成学校整体课程体系构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内涵发展。
2.吸纳对校史课程有浓厚兴趣的学校教师和办理人员组建校史课程教师队伍
校史研究是概括提炼学校文化特色、传承优秀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前提和基础,但校史工作极为艰辛,也十分繁重,研究队伍是这项工作能否深入持久的关键。“百年老校开新联盟”中,校史校本课程开发状况良好的学校,必然有一支校史研究队伍。深究这支队伍的动力,或曾经在本校就读,或常年在学校工作,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对校史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师或者在职或者退休,但内在的动力使他们长期关注学校的历史和各方面资料收集,才能在校史校本课程开发中取得一些成果。
3.倡导校史校本课程与学校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各类活动整合
调动学科教师的积极性,符合中高考改革标的目的、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校史研究鞭策和校史校本课程开发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将校史校本课程与学校研究标题问题、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各类大型活动整合,符合课程改革、学校整体课程体系构建的发展趋势,学科课程中难以渗透的学科思想、研究能力,都可以在校史校本课程中加以培养,校史校本课程又因和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各类大型活动整合受到师生的重视,最重要的是使那些尘封已久的、看似与今天师生无关的历史成为涵养师生精神世界的家园。
4.寻求社会各界的资金和人力支持,助力校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已经在校史研究和校史馆建设方面取得一些成果的百年学校,均寻求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资助,文物单位的资金支持,文物专家、史学专家、教育史和课程开发人员对校史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等。好比天津市新华中学的校史馆资源开发寻求了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员和天津市教育史志办的支持,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寻求了北京市文物局的经费支持,利用校友资源着力与社会各界联系,寻求人、财、物支持,形成边开发、边完善的动态实施过程,促进校史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5.尝试过程性导向的校史校本课程评价方式方法创新,将人文精神和办学特色真正内化、传承下去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已经积极尝试了过程性导向的校史校本课程评价改革,但从“百年老校开新联盟”学校整体上来看,评价改革仍是校史校本课程发展的瓶颈所在。目前,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推进,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的提高,如安在实践中落实校史校本课程这类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方法改革,不停探索活动课程评价改革的实施路径,提升评价改革的科学性,以评价促进校史校本课程的目标落实,真正将在学校发展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人文精神和办学特色内化、传承下去,成为当务之急。
6.充分利用校史资料、校史馆建设平台
所有校史馆建设和校史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办事于百年学校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因此校史馆建成之后不克不及“关门大吉”,而应成为校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地和平台,向全校师生开放,在开放过程中实现校本课程不停生成和校史馆建设不停发展的双赢结果。尝试吸纳师生参与校史资料整理研究和校史馆建设过程,在不停研究的过程中丰富校史研究成果,完善校史馆建设,提升校史校本课程实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