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广东 > 内地多位新任大学校长表态告别“学术山头”

内地多位新任大学校长表态告别“学术山头”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0

中国名校校长再次公开承诺远离学术科研。8月7日上任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新任校长韩震向全校师生公开承诺“三不”:担任校长期间,不再做自己的专业(外国哲学)学术研究,不再申请自己原有学科专业的研究课题,不再谋求与教学有关的个人荣誉。

此前,湖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分别在履职之初做出类似承诺。有分析认为,此举显示出中国高校校长定位转变,正由学者兼职的“双栖”向“专职校长”迈进。

“学术权威”执掌高校已成惯例

选拔学术权威执掌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惯例。仅去年中国工程院新增的54位新院士中,有25人来自高校,其中13人为现任校长、副校长,3人过去曾任校长或副校长。科研方面,2011年科技部公布的“973计划”项目中,项目首席科学家为现任大学校长、副校长、校长助理等担任校级行政职务的共计16项。此外,在现有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中,超过九成的校长兼任博导。

“在校领导的后备人选中,如果学术条件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一种优势”,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接受记者记者采访时说。

做出“三不”承诺的韩震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如果校长没有一定的学术造诣或多年学术研究,可能无法体会到高等教育本身的意义,反而容易让高校变成行政单位。

高校逐渐告别“双栖”校长?

一个月前的今天,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上任,对全校公开表示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招新的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个人不申报院士”。

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在去年底上任时也宣布,在校长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

“我很欣赏也支持这种公开的承诺”,童世骏告诉记者记者,这与他的履职理念不谋而合。去年7月童世骏出任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时,虽未公开承诺,但专门通知院系,不挂名招生、不排课,一年来也“一直践行于此”。

此外,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校长也悄然退出高校学术委员会。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大学校长正在逐渐淡出学术群体。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学者任校长,如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将带来严重的行政化问题。比如有的校长利用职务之便“跑”课题,破坏学术的平等竞争。因此建议,全面推进校长职业化。

正如董奇所言,“大学校长是一个管理的岗位,是一个服务的职位,目前中国大学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大学校长必须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去。”

童世骏建议大学校长跳出“学术山头”。“从时间分配上看,学术研究自然会占用时间,如果自己掌握不好,过多满足从个人兴趣,势必影响学校管理工作”。

校长定位:“专家”还是“管家”

高校校长“职业化”在国外屡见不鲜。美国耶鲁大学第22任校长理查德·雷文在担任耶鲁大学校长12年的时间内,没有带过一个研究生、博士生;也没有挂名领衔做过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校长选拔时,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负责的校长遴选委员会更关注其是否具有胜任校长的能力。

而今远离了学术科研的高校校长,定位又该如何?

“既然在校长的岗位上,其主要责任和能力,不是进行学术研究,而是进行学术管理”,童世骏认为,如果校长具有较强的学术背景,固然是一种优势,但这一优势如果放在校长岗位,如果不集中精力于管理,优势则变成劣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原某高校校长,直接将校长定义为“管家”,管理学校、服务教师。正如前清华大学校长、教育家梅贻琦所言,“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接受记者专访:

“用全部的精力做名副其实的校长”

记者:此前多位校长也做过和你类似的表态。在你看来,出任大学校长,是不是要放弃学术?

韩震:我的意思是,任校长期间,不再研究我的专业外国哲学,不再承担任何专业课程,但是我要研究社会发展,并非完全放弃学术。如果说大学校长对社会对教育都不研究的话,不成了一个办事员了吗?所以,我还要研究社会发展趋势,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研究社会和高等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校长。

记者:你是否认同,如果你再申报院士和更多课题,让北外拥有更多的学术成果,对北外反而是好事。

韩震:是好,但是我也要为其他老师着想,帮他们争取课题,做好学术发展。我也说过,我不是不申报课题,只是不申报专业课题。有关教育管理的课题,正好是分内的事。我要用全部的精力做名副其实的校长,集中精力谋划北外的发展战略和发展大势,努力为老师们上好课服务。

记者:会不会继续带学生呢?

韩震:今年还会带,此前也有招生方案。以后也不完全封住这个口。这几年我都是一两年才带一个博士生。我一直反对一次带十多个研究生、博士生,但还是要保持与学生接触。

记者:现在很多高校校长都是由学术顶尖人才来担任,你认为这是对学术人才的浪费吗?

韩震:如果没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他可能也体会不到高等教育本身的任务是什么,反而容易把高校变成一个纯粹的行政单位。尤其是校长还应该有一定的学术基础。倒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也不能是最差的。校长对于教学的理解、学生的目标定位,没有一定学术基础的话,便不会有所作为。所以,我还是赞成校长有一定的学术基础。毕竟大学的管理者除了校长还有书记和其他同志。

记者:那你不觉得有一些可惜吗?做校长便远离了此前的学术成果。

韩震:这个转变也是一个过程吧。这几年我一直在北师大做副主任、院长到副校长,这一路走来,实际中的学术研究已经发生了转变,从原来比较窄的学术研究逐渐扩向社会基本问题、社会发展问题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

记者:你认为学术尖子和专业的管理人才相比,哪个更适合做大学校长?

韩震:大学管理需要一个结构,有些人更擅长财务和后勤管理,他们就未必需要做学术。但就大学校长而言,尤其是受学术影响较大的学校的校长,应该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大学本身是一个学术场,校长不仅仅是一个人,他应该是一个学校的代表,他的学术地位对学生来说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广州公办幼儿园9月1日起提价 涨幅近3倍 下一篇:26岁华工女生肾移植手术失败 微博呼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