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四岁的女童,刚刚结束两个月的留守儿童生活,本以为可以和父母过上平静、快乐的日子,谁曾想到,这个小生命竟被自己的父亲亲手断送。这两个月里,孩子曾经历捆绑全身、棉布塞嘴、烟头烫手,最后一掌夺命,父亲如此的虐待孩子,竟宣称自己是为了教育(羊城晚报8月2日)。这则消息,让很多人尤其是做父母的深感痛心和惋惜。之前有很多关于各种“虎妈”、“狼爸”的报道诉诸报端,尽管孩子没有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棍棒教育的大锤一旦抡起,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静下心来,我们不禁思考,“狼爸”行为根源何在?许多中国家长,对孩子一直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借孩子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这种植根于心底的“望子成龙”的期望和群体性焦虑,严重影响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行为。大家都渴望成功,渴望通过自己的“教育”,能够让孩子“出人头地”。诚然,“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的传统理念曾影响了许多人,但现在这种观点的弊端和局限性已经暴露无遗。
这位打死亲女的“狼爸”曾表示,不希望孩子再过留守儿童的生活。但他们的女儿从小离开父母,几乎未享受过父母的疼爱,对家长存在陌生感,甚至是失去了安全感建立的过程。与此同时,家长也不适应孩子在他们身边,也许还搅乱了他们现有的生活,家长也并不了解如何关心和爱护孩子。双方都不适应彼此的存在,这种不适应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导致了悲剧的最终发生。
其实,一味地靠“打骂”、体罚来“教育”孩子,往往会付出令人痛心的代价。部分家长在孩子年幼时,并未付出努力为孩子制定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并在与孩子的彼此交流中,放弃使用爱和温暖来影响孩子,而是一味地选择使用“棍棒”。打骂和暴力,只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更多的抵触情绪。很多家长无奈地表示,“棍棒”把孩子“打疲了”,孩子不但对这种教育方式产生了抗拒的心理,更有些孩子还会对此产生“抗体”,选择置之不理,即使家长的棍棒变本加厉,打骂也变得毫无作用。于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无可弥补,而贻害更深的是,棍棒教育的方式还会在这个孩子成立家庭后继续延续,从而影响新的家庭。
文中的“狼爸”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我们仅是希望通过对这个事件的反思,能够帮更多的孩子逃离棍棒之苦,希望更多家庭能够营造出爱的氛围,让孩子在家中懂得爱,才会付出爱,乃至在社会上付诸更多的温情。为避免“狼爸”悲剧继续重演,希望家长能够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重新思考,如何构建良好的沟通?如何从孩子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能否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教育专家孙云晓在谈及家庭教育问题时,曾表示,“应该让孩子懂得尊重生命,既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包括尊重别人的生命。要让孩子深刻意识到,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要努力让自己的生命美好,就像树上的果子一样,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芬芳。”生命不能重来,失去的时间不能寻回,但是爱可以。家长如果能够珍惜与孩子间建立彼此理解和欣赏的亲子关系,保护好孩子单纯、脆弱的心灵,教会他们爱,才是长久之计。希望不再有孩子因为棍棒教育而受到伤害,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收巨额退款手续费 学校"霸王条款"加重家... 下一篇:华师女生上“陈情书” 军训拒剪“冬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