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高校做好思政工作比其他组织更具特殊重要性。基于问题导向和工作理念视角,笔者认为做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把握三个平衡。
把握好硬与软的平衡。从党委总揽全局的宏观把握上,既要抓好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工作的硬任务,又要着力提升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软实力,深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党的根本性工作,既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又要保证中心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对中心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凝聚、动员、约束和保证作用。
另一方面,要在思政工作的理念和战略上把握硬与软的平衡,既要在态度上旗帜鲜明,守土有责,敢抓敢管,敢于亮剑,体现立场坚定,作风硬朗的一面,更要在方法上注意创新,转变方式,平等对话,和风细雨,体现柔软亲和的一面。高校各级思政工作者要从过去单一的说教传达式手段中走出来,改硬性灌输、理论说教为平等对话、软性渗透;改一厢情愿、自说自话为双向交流、真诚沟通;改居高临下、强制接受为自我认同、体验内化,真正使思政工作生动、有趣,接地气、入人心。
把握好主与辅的平衡。做好高校思政工作,既要注意理论创新、教育引导、课堂讲授等主渠道,深化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等工作,也要抓好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等工作,营造做好思政工作的大环境,保证广覆盖、深嵌入。
要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价值观教育,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渗透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又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高度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第一课”。
在信息时代,要善于用好现代网络技术,建好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互联网+思政”,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进校园传统媒体与微信、微博、应用APP等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通过经典影视、微电影、社会实践等师生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喜欢参与,实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要抓好正面引导为主和监管防控为辅的平衡。既要加强正面引导,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讲深讲透,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进步的主流展示好,也要建管结合,进一步健全舆情综合防控体系,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能力,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要加强信息交流,发挥宣传部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统筹牵头作用,发挥学工、教师、院系的主体作用,建立起思政工作信息交流共享和协同机制、舆情监控与分析研判机制。
把握好人与物的平衡。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既要与时俱进,夯实校院各类工作平台,建设和掌握可信、可管、可控的工作阵地,又要充分发挥人的力量,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工作队伍,不断激发各类人才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为推动学校思政工作落细落实提供有力保证。
阵地的管理使用,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基础要义。做好高校思政工作,首先要建立坚实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工作平台。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切实加强校园媒体、网络、讲座、课堂和出版物等阵地建设,主动积极地夯实工作主阵地。要把网络建设和管理作为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借力各类平台、渠道和载体,构建完善的舆论引导网络。要密切关注新媒体新动向新趋势,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宣传、服务功能,探索建立工作机制,不断开拓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
做好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人的力量。高校必须注重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态度明确、政治能力突出的工作骨干和中坚力量。选优配强高校思政工作者,健全激励机制,强化教育培训,推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要像关心教学科研骨干一样关心这支队伍的成长,使他们工作有尊严、有地位、有奔头;让他们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话语为师生答疑解惑,自觉增强能力本领,守住高校思想文化阵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东莞理工学院院长:构建区域性大学科技创新... 下一篇:考研(非全日制)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