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人才 > 中软国际画饼难兑现被指欺诈 求职者未就业还须还贷

中软国际画饼难兑现被指欺诈 求职者未就业还须还贷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8-01-27

“本来是想找工作挣钱,没想到先背上了两万多元的培训贷,公司承诺保障就业,最后又不落实,这不是欺诈吗?”

近日,多位IT行业求职者反映,其在招聘网站上找工作时,一家“中软国际”公司通知其来面试;而在面试时,又以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等为由,让其参加公司的培训,称公司保障就业,在培训结束后,求职者可以留在本公司,也可以推荐去华为等软件企业。然而,这些求职者培训完后多未如愿就业,还需要分期偿还培训贷。

3月10日,法治周末记者加入“中软国际贷款培训被骗”QQ群,群内人数达到四百多人,除了中软国际的“受害者”,还有一些华育国际、北大青鸟等公司的求职者,因为类似的经历,大家寻找组织“抱团取暖”。

甚嚣尘上的校园贷在监管压力下趋于沉寂之后,培训贷的陷阱又浮出水面。资料显示,2016年4月至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陆续上演“培训贷”骗局——大量培训机构冒充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在求职者面试时,诱导求职者签署培训就业协议,且通过分期贷款等名义为求职者申请培训贷款。但事实上,大多求职者在开始培训不久后就发现了公司的“真面目”,但此时,培训费已经落袋为安,求职者不得不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承担每月不菲的还款额。

招聘变培训

中软国际官网介绍,其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综合性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2008年,中软国际投资成立了中软国际教育集团,由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以下简称“北京中软国际教育公司”),该公司下设卓越培训中心和卓越体验中心,主要从事IT人才培训。

“我走过最远的路,就是中软国际的套路。”正背着培训贷的李晟(化名),谈起自己找工作的经历时发出感慨。

2016年6月,刚大专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李晟,在北京开始了求职之旅,“当时,我在招聘网上投了很多份简历,应聘的岗位是软件测试,然后,有一家名为’中软卓越’的公司通知我,让我去面试,看到公司开出五险一金、绩效奖金等条件,就满怀期望的前去应聘”。

经历了常规的笔试流程后,在面谈环节,面试官以专业能力不强等为由,说服李晟参加公司的培训,学习JAVA软件开发课程,“面试官称培训后如果通过考核,就能留在公司工作,并且学了培训所授内容,以后也能有更高的起步。”由于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面对面试官画的“大饼”,李晟便心动了。

面试官告诉李晟,JAVA软件开发课程培训是3至4个月的课程,需交17800元的培养费,培训费可贷款。谈妥后,李晟便与该公司签下《中软国际人才定制培养协议》,办完分期偿还贷款手续。贷款模式是“6+12”的模式,即前6个月只交利息,后面12个月交本息,年利率6.5%,一共还20004元。

“可是,在后来上课时就感觉到了些蹊跷,因为在我培训的近4个月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求职者来面试,每次都十几个人左右;而公司好像只要能收培训费就行,并不在意学生的个人情况,我班里还有学销售的同学。”李晟介绍。

3月13日下午,法治周末记者来到李晟之前面试和培训所在公司,该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亿方大厦11层。打开电梯后,“中软国际”的logo映入眼帘,公司玻璃门上贴着“面试请到前台登记”的字样。记者看到,不少求职者依次坐在前台休息处,神情紧张地等候传召;隔壁就是培训教室,里面有学生正在上课,走廊里不时传来老师讲课的声音。

面试结束后,记者先后接触到3位面试者,分别应聘英语翻译、顾问、产品岗位,但均被面试官劝说学习软件开发。

“面试官和我谈了好久,说做英语翻译压力太大,劝我交一万多元参加培训、学习软件开发……”面试英语翻译的姑娘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感觉莫名其妙的,怪不得之前在搜索引擎上输入‘中软国际’时,会出现‘中软国际培训’的自动输入选择,现在明白了,应该是很多面试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才会生成自动输入;精心准备来面试,原来就是一个局,白白浪费一下午时间。”

未如愿就业还须还贷

法治周末记者在《中软国际人才定制培养协议》看到,甲方为北京中软国际教育公司,乙方为学生本人。协议里写:定制培养费17800元,乙方采用助学贷款形式,定制培养3至4个月,培养期间无需还款,成功入职中软国际后,在职期间学生无需还款,由中软国际每月帮助还款;若还款期间乙方离职需自行承担后续还款。

“在培训结业时,班里同学都获得了公司颁发的认证证书,却没有人来对我们进行入职的面试和笔试。”李晟透露,跟他同期同班培训的二十多人,没有一个在中软国际就业。

李晟介绍,中软国际所谓的推荐软件企业,只是将学生的简历在招聘网上进行海投或者找熟人推荐;后经学生与中软国际反复交涉,中软国际表示如果学生不满意就业可以选择重修。

“我们背负还贷压力、交房租等资金开支压力,等待公司安排就业或者重修课程的时间成本太高,根本耗不起,所以,班里同学后来都是通过自己在找工作。”李晟说。

据记者接触到的求职者介绍,他们是与哈尔滨银行互联网金融事业部签订的“消费贷贷款协议”,该协议规定:若本人与教育机构之间发生任何争议,应自行与教育机构进行协商。在培训期间是否退学与本笔贷款并无关系,均需履行还款义务;培训机构是否安排就业与本笔贷款并无关系,均需履行还款义务。

李晟介绍,因逾期还款会被银行在有关征信机构记录,所以学生只能“认栽”按时还款。“我并不排斥培训,但以招聘为诱饵来推销培训赚取培训费的做法,是用不正当的手段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我们无法接受。”李晟表示。

针对上述情况,3月13日,北京中软国际教育公司公关部负责人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北京中软国际教育公司每年会有几百人被公司优先录取;很多学生在培养完后,也会向公司业务线上的合作伙伴进行输送;而做教育培训,难免会有个别学生有负面投诉。

涉嫌广告欺诈

在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看来,以上案例涉及到两个独立的环节,一个是培训贷,一个是涉嫌以招聘名义推销培训产品。

林华表示,中软国际招聘和培训混业,很容易会造成纠纷,引来用招聘为培训业务拉流量的怀疑;企业应该公布录用要求和通过比例,否则,难以避免嫌疑。

北京市威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滕立章也认为,培训贷作为教育消费金融的一部分,其本身不存在问题,“但是正常情况下,培训贷应该是消费者基于对培训机构的师资、课程、培训质量的信任而选择申请,而不是基于培训机构的聘用,或者推荐工作的口头承诺。”

滕立章认为,上述中软国际求职者之所以有这种遭遇,是因为缺乏对于中软国际培训情况的了解,轻信其口头承诺或者宣传,没有详细阅读和理解中软国际所提供的协议文本内容而造成;实际上,该文本对于中软国际没有任何实质的聘用或者推荐工作的义务约束。

北京邮电大学法律系副教授、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永江表示,如果企业以招聘名义推销培训产品,涉嫌广告欺诈;如果培训企业未达到所承诺的培训质量和就业标准,涉嫌违约。

“避免就业纠纷的合理做法,应将培训协议进行完善,例如,应明确成功就业以及未成功就业学生的不同处理方式。学员也应充分、全面理解书面协议条款,不要被口头承诺所迷惑。”谢永江谈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7考研国家线公布后几大热门专业分数... 下一篇:智联招聘郭盛携手央视大调查,探讨就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