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属于马克思主义
一种思想体系能存在多久,首先取决于它在何种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是一种思想体系能够产生和存在下去的依据。这种需要的社会基础越广泛、越强烈,符合这种社会需要的体系的存在时间越长久。其次决定于这种思想体系的性质,它的真理性、可传播性和适应性。一种高深莫测、晦涩难懂、封闭的思想体系是很难持久的。
相对而言,马克思主义是比较年轻的思想体系,它从诞生至今才一个半世纪左右,正处在方兴未艾之际。
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大的社会需要性。从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胜利到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承担的历史使命才刚刚开始,远没有结束。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没有发现有任何学说和主义能取代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还是其他什么主义,就局部范围说,或者就它自己的研究领域来说,很可能有某些可取之处,但从总体来说,它们无法科学地解释历史和现实,根本不可能成为人类获得解放的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出现了许多学派,但它们的寿命都不长,如同走马灯一样,唯独马克思主义依然保持它的巨大的吸引力。当今世界,马克思学兴起,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种证明。
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从其产生看,它开始于西欧几个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但就其传播来看,它很快超出了西欧、北美,传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传到全世界。它之所以能在具有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种族和民族、不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扎根,就是因为它能同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够被民族化,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和群众性。历史上许多思想体系的活动范围有限,它们往往是在少数知识阶层的狭小圈子中传播。而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书斋,走出了单纯知识分子范围,与千百万人民的活动结合在了一起。有些思想体系由于活动范围狭隘,往往随着它的创立者的逝世而走向没落,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群众基础使得它不会因它的创造者逝世而发生中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前,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时期已涌现出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随着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广泛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些国家的胜利,各国都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者人才辈出、代代相继。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创造性。历史经验证明,凡是以终极真理自居的思想体系,没有一个能够长期存在。马克思主义历来反对终极真理,因为它同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是相矛盾的。绝对完满的认识,正如绝对完满的社会制度一样,是荒谬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问题,始终没有停止过创造性的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后继者的杰出成就不仅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在新的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于他们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向前推进。
我们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同马克思、恩格斯适当区分开来。马克思主义当然离不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它是由他们创立的,但又不能等同。马克思、恩格斯是创立这种学说的主体,而马克思主义是被客观化了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命是有限的,他们逝世于19世纪;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它按着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发展,它的生命活动期相当长。因此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评价的尺度应该不同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要求。
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评价应该是历史的,因为他们是历史人物。我们不能脱离他们的时代要求他们。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没有看到他们逝世后的科技革命,没有看到原子弹、计算机、遗传工程而否定他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完成了他们同时代人所无法完成的任务,为人类创立了一个新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比他们前人的任何一种思想体系更科学、更具有批判性的思想体系。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应该是现实的,即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在何种程度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是否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或试图解决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永远是当代的,而不是历史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有其长期存在的理由和根据。
毫无疑问,一个学派或思想体系的后继者同它的创始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马克思主义在各国传播,它与各国具体情况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当然会使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形态发生变化。但与其他思想体系不同的是,它不是表现为改变自己的内容以适应新的社会条件和特定阶级需要,而是表现为沿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开辟的真理道路前进。它不是远离真理,而是不断为真理性认识增加新的颗粒。
难道人类以后永远只有一种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吗?在我们的时代争论这个遥远未来的问题,只能转移人们对当代意识形态斗争的注意力,忽视了我们应该如何结合当代提出的问题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责任。用抽象的、烦琐的争论来推开当前的现实,是很不明智的。
其实,只要我们深入地考察一下人类思想史,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在人类思想史上发生了各种思想体系的演变,但在各种思想体系下获得的知识并不会消失。如同积土为山,层层相叠构成了人类知识的总体。
同样,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我们应该看到作为无产阶级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人类知识、作为科学真理之间的差异性。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形态,它所包含的特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内容,当它的历史使命完成之后会消失,可是作为科学真理,它会被汇集到人类知识的大海之中。即使多少年以后会出现一个什么主义或思想体系,只要它是科学的,它必然奠基于马克思已经取得的科学成就基础上,并把它作为最重要的来源和内容。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永存的。
有些人在谈论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危机。我们承认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马克思主义从19世纪40年代的少数先进分子的理论,变为整个工人阶级的理论,变为社会主义各国的指导思想,在一百多年中,它沿着一条上升路线前进。可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它似乎是沿着下降的路线后退。有些原先的社会主义国家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相脱离,逐步回到课堂和书斋,成为一种纯学术研究。其实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危机,而是背离马克思主义造成的危机。这种危机,必然推动当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去探索、思考,进一步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真理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未来属于马克思主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你的复试分数,就是靠这些要点提高的!(仪... 下一篇:湖南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打破“校门”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