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育人重在全过程全方位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育人重在全过程全方位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7-01-31

育人重在全过程全方位

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的根本和关键。

第一,学校要明确办学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一流的人才必须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有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的人才。这种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这种责任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中国人民的责任,对中国共产党的责任。这种担当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担当,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担当,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担当,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担当。

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就必须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和政治方向,丢掉了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一句话,丢掉了马克思主义,一流人才的培养就完全落空了。

第二,教师要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

教师的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然后才能保证自己所授的业是“正业”,所解的“惑”是存在于学生心中的真“惑”,而不是假问题和伪命题。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每一位教师在他的研究和教学中都应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不能一说学术问题可以研究,就不顾场合口无遮拦乱说一气,也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标新立异。

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教师就必须做到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当代中国,要想成为一名好的老师,就必须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理想和智慧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功能。但是,所有的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的职责和使命,这就是立德树人,它是高校的立身之本。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的每一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更要着眼于知识的转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真正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观目标的高度统一。

因此,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利”,而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和每一门课程应该负有的共同职责和使命。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中都应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做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第四,学科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一个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出现了“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在一些教材中“失踪”,在一些论坛上“失声”。要克服上述现象,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功能,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指导,下大力气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领航工程。

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出现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面向中国实践和中国问题的导向意识不强,二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识不够。我们知道,不解决生活和实践问题的理论不能叫作理论,只能是无病呻吟。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西方的不一样,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和古代的不一样,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

因此,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着的迫切问题就是如何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中的问题,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和学科建设体系,为中国和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宁夏:两亿元专项资金建设“双一流”大学 下一篇:学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教育传统与大学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