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低龄赴美国留学如何学会与寄宿家庭相处和谐

低龄赴美国留学如何学会与寄宿家庭相处和谐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12-13

根据《2016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赴美留学的大潮已从本科、研究生提前到了中小学阶段,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选择在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走出国门。2015年赴美中学生数量达到了2013年的1.5倍,中国已成为美国高中留学生第一大来源国。 赴美小留学生数量逐年攀升的直接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孩子需要住进美国人家庭。在美国,除了少数中国学生得以进入昂贵的私立住宿学校外,大部分的中国学生要不然就选择作为交换生去美国公立高中读一年,要不然就选择进入私立走读高中。而在未满18周岁的情况下,无论哪一种选择,学生都必须生活在当地美国人家里,由住家父母来做自己的临时监护人。随着低龄留学愈演愈烈,我们就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小留学生如何能与美国寄宿家庭和睦共处?

2015年,一篇名为《我的勤奋激怒了美国寄宿家庭》的文章曾在网上被疯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也是小留学生,由于文化和生活习惯等差异,她跟寄宿家庭之间积累了很多矛盾,自己也忍受了很多委屈,一点都不开心,最终不得不离开。事情发生后,很多人抨击美国家庭对中国小留学生的苛刻要求,也有人表示对当今的孩子很失望,觉得他们不懂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情商太低,不知道怎样和人相处等。从业于国际教育领域以来,我领教过了很多学生与美国住家的相处之道,感叹他们因家庭教育不同而在思想、行为、言语上呈现的巨大差异。每当孩子和美国住家由于细碎的生活小事而发生矛盾时,成年人总习惯性地将问题归结为孩子性格和情商的缘故。对此,我并不认同。这些来赴美就读的小留学生们就像一面镜子,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映射出父母家庭教育观念和水平的参差不齐。

适度降低对美国寄宿家庭的期待值

我们孩子来美国后,要住大房子,家庭成员必须是白人,男女主人都是高收入才行!一定不能跟黑人住在一起!家里面养狗也不行,我们孩子受不了狗毛。每天都要帮我们孩子做饭,也要帮她提高英语

以上这些,只是我听过的家长所谓合理要求里的一部分。这哪里是在给孩子找寄宿家庭,这简直就是在美国找保姆!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在美国,愿意敞开家门接纳国际学生的家庭基本都是温暖有爱心的。更有些住家,本身就热爱中国文化,喜欢跟中国学生交流。遇到这样的家庭是小留学生的幸运,也是家长的幸运。但是, 寄宿家庭并不是家长在美国的代言人,没有绝对义务和责任代替自己教育孩子,不应该对寄宿家庭在情感上产生我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这样的诉求。

很多中国家长其实对美国社会了解甚少,却一厢情愿得觉得美国人都是住在大房子里的精英。这是很幼稚的。很多美国普通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尽如人意。他们没有大房子,男女主人也不是高收入人群,并且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思想上也会相对保守。在他们看来,接纳国际学生入住就如同接纳一份工作一样,尽心尽力完成即可。对他们来说,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和有地方住宿生活,就已完成了自己的责任。至于学生们是否能取得好的成绩,是否可以开心生活,就要看学生本人了。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家长则须端正心态去正视,不应该感情用事对美国住家发号施令,更不应该丧失理智对中介机构大肆施压。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最终只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跟美国家庭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切记,只有理智的家长,才能有理智的学生!

过度骄纵无异于慢性毒害

在中国家长们看来,孩子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所以,灯泡坏了,我们来换;衣服脏了,我们来洗。到有一天,小留学生们一出国才发现,自己要做很多从来没有做过的家务。因为在美国寄宿家庭里,做家务是孩子们的必修课灯泡坏了,你得自己换;衣服脏了,你得自己洗。

Jose是我认识的一家美国人,家里寄宿了4位国际高中生,有中国人和韩国人。在Jose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天晚上大家要一起吃晚饭,交流当天发生的事情,然后学生们轮流洗碗、打扫厨房、倒垃圾。今年,Jose家前后已住过十几个国际学生,但这条规定却从未变过。我曾经跟住在这儿的中国学生Ken交流,他告诉我,正是因为大家每天都在一起吃晚饭、做家务,才让所有人活得更像一家人。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和困惑,然后每个人都感到为这个家做出了一点贡献,彼此之间的感情自然也越来越深,家所带来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强。

作为学生的首席教育官,如果您相信留学要趁早,那么请您也相信做家务要趁早的道理。对孩子过度骄纵会让他习惯依靠别人;纵容他们只要学习好,一切都会好,会让他们性格发展严重失衡。教会孩子们做家务,鼓励他们积极帮助美国住家,可以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让自己也在异国他乡建立起归属感。家务做的越多,人也会变得越勤快。毕竟,孩子在大洋彼岸不仅身体上需要一个能寄宿的地方,心灵上更需要一个安稳的家的概念。

家长素养的自我提升非常重要

在学生如此年幼时,便将他们送出国门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当孩子来到美国后,为了他们能顺利生活,很多家长就一头扎进工作里,忙得是不亦乐乎。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只要能保证孩子在前方不缺钱花就行了。但实际上,除了钱以外,与这些快速成长的孩子在思想上保持同样的步调才更加重要!

当小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里感受不同文化的冲撞时,如果家长们不能及时给自己充电,无法从精神层面与孩子产生共鸣,又怎么能保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协助他们更好适应美国社会和文化。就拿今年美国总统大选这件事儿来说。当孩子兴冲冲在电话里跟自己的父母讲起美国高中同学对大选的态度和自己的感受时,爸爸妈妈竟然都弄不清楚两位总统竞选人分别是谁或者有着怎样不同的立场时,孩子内心一定是失望的。这样长久下去,沟通就会由主动变成被动。

现在,电子产品的兴盛让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很多英文原版书籍,都有了中文翻译版本。平时工作之余,家长们多关注一些教育资讯,利用各种途径多读一些有关美国历史、美国社会文化以及美国教育专家撰写的如何教导孩子等方面的书籍,不仅对于自己知识储备的提升将大有帮助,还能在孩子与寄宿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从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角度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打通思想上的结,协助他们更快走出负面和消极的情绪,从生活的细微之处获得正能量。不要忘了,即使远隔千里,父母们依然是学生们的首席教育官。家长的眼界开阔了,思维灵活了,内心也会更加笃定和自信,才不会当孩子前方遇到事情后就乱了阵脚、患得患失,也才能保证从后方将正能量源源不断输送给小留学生们。

总结起来,我认为,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们,身体和心智仍然处在成长阶段,情感上对家庭温暖和父母关爱的需求实际上非常强烈,内心对自我隐私的重视和对陌生人的排斥程度都非常高。孩子们短期内很难融入美国寄宿家庭是正常的表现。毕竟,融入与和谐相处对于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成年人来说都依然是个难题,更何况小留学生们。

处在青春叛逆阶段的他们,有时候觉得自己天不怕地不怕,仿佛能够独自行走天下。然而,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一旦遭遇实际困难,他们发现自己还没有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就会变得很沮丧。与美国家庭一起生活时,一方面由于语言的关系他们总觉得自己寄人篱下、是个外人另一方面,由于不愿让父母担心,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往往没有将真实的情况告诉爸爸妈妈。时间越久,内心就越压抑,从而更加自闭和孤立。

如何在孩子来到美国以后,给予他们正确和必要的引导,帮助他们与美国寄宿家庭建立起信任,度过心理上的过渡期,是对中国家长处世智慧和教育能力的巨大考验。管理孩子在美国的生活,就如同管理一个企业一样,要恩威并用。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不包庇不纵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掩盖不粉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同时,也要给小留学生们适当的自由,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去接触陌生的人和事。对未知世界不应该因恐惧而停滞不前,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对世界产生好奇。永远都敢走在孩子前面,拉起他们的手,带领他们一点点淌过生活这条看不见深浅的河。即使偶尔弄湿了衣襟,也能做到不慌不忙。这样的家长,才能被称作合格的首席教育官,才能有底气让孩子加入低龄留学大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美国的留学生活 下一篇:美国留学生眼中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