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上海师范大学:思政课开展权威讲座与小班讨论

上海师范大学:思政课开展权威讲座与小班讨论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11-30

上海师范大学推行思政课改革,权威讲座与小班讨论各占课时五分之一

下课铃响了,学生讨论仍意犹未尽

影视配音《建党伟业》,女声合唱《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这是一场具有专业水准的演出,又是一次思政课的课程作业汇报。前不久,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剧场里,一堂思政课让同学们大呼“有味道”。

自2016年秋季学期以来,上海师大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三大模块,五分之三课时进行正常的中班教学,五分之一课时开展权威专题讲座,五分之一课时进行小班辅导讨论。

上课形式变活的同时师资力量也在壮大,亲身参与讨论和演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课铃响了,讨论仍意犹未尽。

2500名学生同时聆听专家讲座

开学后不久,上海师大举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讲座,800多名学生在主会场听讲,约1700名学生分别在20个教室收看现场直播。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卫平引用大量中西文化冲突案例并加以解说,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

这是上海师范大学“闻道中国”系列的第一讲,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走进思政课堂,引领同学们感受理想的光辉和信仰的力量。目前,“闻道中国”已累计举办3次权威讲座,本学期后续5场讲座也已排定。

“‘闻道中国’系列讲座紧扣课堂教学知识点,抛出主题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将枯燥的学习生动化。”上海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书俊说,2500多名学生同上思政课,参与者可以感受到一种庄重的仪式感,成为他们的群体记忆。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滕建勇表示,专家的讲座帮助学生实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效果。

小班讨论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看完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在小班的课堂讨论中,我对如何规划事业、人生也多了一些思考。”上海师大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金嘉颢觉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枯燥。

上海师大思政课面向全体本科生推行小班化教学,小班辅导讨论占全部课时五分之一,每门课每学期大致上3次。约30名学生分为五六个组,结合教材内容,围绕“闻道中国”讲座、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等展开讨论。话题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小组讨论成为同学们主动参与的“乐事”。

小班教学需要大量师资,怎么解决?上海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将60多名研究生助教、20多名辅导员引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主持小班讨论。教师从原先的“主演”变为“导演”,而学生则从观众变为课堂的真正主角。

研究生助教赖聪聪告诉记者,她每次去主持小班讨论前,一方面会得到专业课教师指导,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备课。在课堂上,她担任引导者,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她再把讨论的内容结合教材进行总结。“学生参与非常积极,甚至辩论起来下课了都不愿走,想把问题弄明白。”赖聪聪说。

文艺展演让艺术类学生大呼“我要学”

艺术类学生通常给人一种“自由散漫”的印象,对严肃的理论课缺乏兴趣。思政教学如何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针对表演、播音、动画、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学生,上海师大将文艺展演纳入课程,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开展思政课教学。

在“革命情·改革志·中国梦”汇报演出中,学生分3个篇章表演12个节目,基本每个节目都由团队合作完成,形式包括微话剧、经典诵读、小品、合唱、动画短片等。表演结束后,学生和教师交流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心得体会,并在“美丽中国进行曲”大合唱中结束活动。

不仅如此,音乐学院学生还在课外学习红色歌曲,在小班讨论中演出;美术学院的学生用书法、绘画等方式表达他们对于改革、建设、中国梦的理解。思政课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每次看到他们的文艺展演,我总受到深深地感染,体会到只有把握住大学生成长中的脉搏,贴近他们的兴趣点,才能把思政课教到他们的心坎上。”上海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丰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浙江:高校教师深入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下一篇:教育部出台行动计划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