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考 > 石河子大学并校20年往事:石河子的三种“劲”

石河子大学并校20年往事:石河子的三种“劲”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11-01

石河子的三种“劲”

——石河子大学并校20年往事

1996年,农业部所属由兵团管理的四所高校合并成立石河子大学。

打前站的干劲

石河子大学成立初期,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外部人才极难引进。那时涉及植物种植业的各学科,没有一个在岗且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997年,石河子大学请在山东农大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的李少昆回校帮助进行学科建设,并在大学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拨款30万元,资助李少昆带领农学院一批中青年教师建立“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同时促成山东农大与石河子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但仅往一所高校选送教师太少。李少昆当时建议石河子大学教授曹连莆,与内地高校联系,就联合培养博士生探路。当时曹连莆只是一个普通教授,但培养博士的心情急切,他未加细想就去干了一件越权、越位的事情,他给校领导打了个招呼,向计财处借了5000元钱,带上校长办公室开具的《洽谈联合培养博士生事宜》介绍信,以“半官方”的身份,背上背包就出发去打前站。

半个多月时间,曹连莆跑了中国农大、东北农大、沈阳农大、南京农大、浙江大学、湖南农大、山东农大、中国农科院8所重点高校和研究院,受到了热情接待。在当时的条件下,联合培养博士生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不仅推动了石河子大学研究生培养和建设,积累了博士生培养的经验,而且由于读博教师的论文多数是根据新疆实际选题,毕业后回校可继续深入研究。读博期间他们一直和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在校做学位论文期间还参加校内一些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对学校的培养始终怀有感恩之情,因此在博士毕业后多数教师都如期返校工作。

青春无悔的韧劲

又是一场雨,而邵建新又忘了带伞。路上的学生撑起各式各样的雨伞,长满了校园的道路。邵建新说,20年前,学校恐怕还没有这么多伞嘞。

记忆的丝线被雨水拉扯回1998年。那一年,邵建新刚从奎屯来石河子,下雨的时候,路上只能看见稀稀疏疏几把伞,假如没有带伞,想找个人搭个“顺风伞”都很困难。有时一个人走在夜里,轻风和明月相伴,仿佛听到了星星的呼吸。

邵建新说,刚搬来的时候,他们被安排在现在农学院的小楼里,只有三四间小房子,觉得自己就是“小媳妇”,憋屈极了。由于实验用房太少,实验仪器只能分开来放。那时候,很多人都说邵建新他们这群搞物理实验的人身体好,因为他们做实验锻炼出来了——他们只要想正常开一个实验,就必须把实验仪器准备齐全,为寻找一件实验仪器,他们都要反复在北区礼堂及中区地下室里翻腾一番,邵建新们既是“寻宝者”,也是搬运工,还是修理工。

2000年的时候,物理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理化实验楼也建立起来,看着崭新的教学楼,觉得“家”越来越漂亮了。到了2002年的时候,学校成立了基础物理实验中心。购置了一批实验仪器,更换了破旧的实验台柜。第一次看到箱子中全新的、一流的实验仪器设备时,邵建新说自己有种恨不得抱上去亲一口的冲动。2003年,实验中心顺利通过新疆高校实验室合格评估,并获得“实验示范中心”称号以及“先进集体”等荣誉,2004年又在全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大放异彩。有位同事评价这几年所获荣誉:“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邵建新跟他开玩笑:“应该叫‘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2006年,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北大支教老师张建玮的帮助下,校级重点实验室生物物理实验室建起来了,网络化建设的探索也开始了,同年还引进8名年轻硕士教师,师资力量又进一步增强。

邵建新说,他和同事们共同建立起来的物理实验中心,那里的每间实验室都留下了青春无悔、奋力拼搏的足迹。

万象更新的闯劲

1991年,吴向未考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那时候,吴向未甚至不知道石河子在哪里,在地图上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当时医学院与农学院中间被一片密密麻麻的苞谷地隔开,两院学生联谊时要穿过苞谷地,实在不方便。校园里更是连一栋像样的楼都没有,与内地甚至与乌鲁木齐的高校相比差了很多。当时大家想做电子显微镜实验,因为没有条件,一行人只能坐大巴车去乌鲁木齐。

如今的石河子大学校园,博学楼、行政楼、图书馆等拔地而起,实验设备国际一流,无论基础实验设施还是高精尖实验设备应有尽有,不出校门就能完成各种类型的实验。

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医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吴向未被聘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副研究员,面对丰厚的报酬和优越的环境,吴向未选择了回国,回到他熟悉的石河子大学。因为这里才是培养、滋润他的土地,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浙工大学者:适应“工业4.0” 职教应如... 下一篇:学者论教:研究生资助要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