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创业 > “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2010

“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2010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10-28

■编者按

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工作要求,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于2010年初起草制定了《“人文北京”青年行动计划》、《“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绿色北京”青年行动计划》。

“科技北京”青年行动,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创新创效、促进创业就业、培养创新人才、优化发展环境、共享科技成果为重点,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广泛组织动员青年积极参与“科技北京”建设,积极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号召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主要内容有鼓励各行各业的青年进行创新创效、支持青年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完善青年创业就业促进工作体系、建设青年创业就业信息服务和维权平台等。

为了更广泛地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更好地带领首都各界青少年投身“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现将青年行动计划全文刊发如下,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并将您的意见建议发送至邮箱,您也可以登录千龙网、北青网、北京共青团网在线提出您的观点。

序言

“科技北京”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理念。要通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北京”也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一项长期社会实践。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围绕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有效利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环境氛围,实现共建共享。“科技北京”还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文化特征。要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鼓励创新、鼓励创业、鼓励创造的城市精神,激发全社会的活力。

青年是建设“科技北京”的生力军,在建设“科技北京”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做出贡献、实现发展符合青年的根本愿望。北京为青年施展才能、进行科技创新和创业就业提供了广阔舞台,站在世界城市的高度推动首都建设需要青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青年要把握机遇、勤奋学习、锐意创新、大胆创造,努力为“科技北京”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建“科技北京”,做创新先锋,这是首都青年的庄严承诺!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以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创新创效、促进创业就业、培养创新人才、优化发展环境、共享科技成果为重点,通过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广泛组织动员青年积极参与“科技北京”建设,发挥生力军作用,并在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推动北京向世界城市目标发展。

■二、行动目标

到2012年,《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1.青年科学素养和自主创新创业意识显著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和《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方案》,加强青年学习型组织建设,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等先进理念深入青年,青年整体科学素养显著提高。 鼓励青年自主创新和依靠创新进行创业,引导青年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业,努力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创新文化氛围,青年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增强,培养青年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青年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蓬勃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在青年中广为传播和树立,并辐射到全社会。

2.青年创新创效和创业活动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通过更好地引导和服务,使青年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和开展创业活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青年的创新创效能力进一步增强,青年的科技成果更加丰富,成果的产业化能力显著增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青年创业企业得以快速成长,从而促进首都高新技术产业更加蓬勃发展,推动首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最终让青年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科技成果带来的更多实惠。

3.青年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取得显著成效。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吸引社会各方面对青年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关注与支持,积极引导青年通过科技创新和创业成长成才。积极营造适宜的实践环境,推广青年自主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提供更多政策方法指导和资金物资支持,促进更多青年学习和尝试创新创业。积极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全市形成引导、组织、服务、支持青年开展科技创新创业的多部门协作模式,集成各相关政策加强对青年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和保障。

4.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果。进一步增强人才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和改进青年人才培养和服务工作,吸引更多青年人才,使北京的青年科技人才进一步集聚,各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青年创新型人才大量涌现。各行各业的青年都发奋成才、争当人才,全社会都更加尊重人才、善待人才,首都青年人才工作得到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三、行动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青年成长成才的普遍愿望和基本规律,坚持以服务促引领,通过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的组织发动,充分调动青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发挥青年在“科技北京”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得发展。

2.坚持科学实施。从“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科技北京”建设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深入研究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现实要求,对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对青年进行科学指导,做到统筹兼顾、与时俱进。

3.坚持注重实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整合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建立工作量化标准,把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促进团的组织和事业发展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主要任务

(一)青年科普实践行动

1.大力培养青年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深入开展学术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在青年中培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理性精神、求真精神、协作精神、开放精神和实践精神,引导青年吸收科学文化遗产,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善于理性思考,坚持求真求实,培养青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宝贵品质。

2.积极引导和组织青年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充分发挥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建设科普志愿者队伍,广泛宣传科学理念和科学技术,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积极引导青年学生科技社团开展“科学商店”、“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等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科普工作在基层的深入开展。

3.全面开展青年科技品牌活动。继续办好北京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北京青年学习节等已有品牌活动,不断巩固青年科技活动阵地;积极创新青年科技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设计开展北京国际青年科技节、北京青年创新创业博览会等活动,加强首都青年与国内外青年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互动。

(二)青年科技创新行动

1.鼓励各行各业的青年进行创新创效。以深入开展“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成果评比活动、展示活动、宣讲推广活动为载体,借助征文、演讲、展览、研讨等形式带动各行各业的青年踊跃参与创新创效,为生产经营做贡献,在创新创效中增收致富。继续办好“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未来杯”中学生科技创意作品竞赛,拓展青年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吸引全市青年学生开展学以致用的创新实践活动。

2.支持青年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体现青年创新创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倡导青年围绕节能等领域进行创新创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充分利用北京现有的24家大学科技园、8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业孵化资源,推进青年创新创业行动的开展。同时,北京青年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支持种子基金,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多方面资金投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体系;同时,打造青年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指导、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和成果交易等一系列公共服务,支持一批有发展潜力、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技术创新能力且创新活力的青年实现自主创新创业并把企业做大做强。

3.推动青年积极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鼓励青年积极参加“科技北京”活动的创新项目,成立青年创新团队。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青年产学联盟”,探索适合青年的产学研结合的知识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昌平青年创业示范园和石景山青年创业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一套青年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园的建设发展模式,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大学科技园、区县科技园发展,参与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进程中。

(三)青年创业就业行动

1.完善青年创业就业促进工作体系。筹建北京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完善工作制度,统筹协调与已有团属青年创业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和分工,积极与相关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开展合作。大力发展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实施各类支持项目,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创业人才,扶植一批成功青年创业企业。

2.建设青年创业就业信息服务和维权平台。积极提供政策解读、咨询、科技创新创业援助、就业指导、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切实提高青年创业就业能力和青年创业就业成功率。开展青年创业就业维权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援助。

3.完善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北京创业青年夜校(青檬夜校、青檬网校)的公益培训功能,提高培训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扩大青年受益面。市级团组织每年培训300名青年创业带头人,区县局级单位团组织通过各种途径每年培训创业青年10000人,并完善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团组织和企业、学校等系统青年创业培训体制。同时,广泛发动并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和创业体验活动, 特别是帮助贫困家庭青年以及外来务工青年技能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整体提升青年创业就业能力。

4.深入开展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多方面、多领域、多形式创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将见习基地稳定在1000家左右,每年提供见习岗位20000个。加强对见习基地的规范化指导和要求,提高见习岗位的上岗率和见习后的就业聘用率,加强首都学校战线共青团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做好见习岗位信息发布、见习基地进校园、见习协议签署、人身意外保险购置等服务和保障工作,大力推广见习经验,吸引和保障更多青年参与见习。积极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创建见习基地,鼓励青年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进行见习。

(四)青年科技人才行动

1.建设“北京青年科技人才数据库”。开展创新型拔尖青年人才标准的研究,科学定位青年科技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的认定标准,以此为基础,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共同开发建设“北京青年科技人才数据库”,完善吸纳、更新、发布、评估功能,形成“百、千、万”的青年科技人才信息体系,把握北京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状况和规律,为北京科技人才工作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2.大力吸引凝聚青年海外科技人才。筹建北京青年海外学人中心,整合、构建北京青年海外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海外青年海外科技人才的政策、制度环境,建设长效服务体制与机制,鼓励青年海外科技人才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和就业。

3.推动青年科技人才的组织建设。面向不同层面青年科技人才,引导并推动青年科技人才的组织建设,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凝聚和服务功能。积极筹建北京青年科学家协会、首都大学生科技协会和北京科普志愿者协会。

4.建立青年科技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包括:设立年度青年科技创新政府奖,对在“科技北京”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予以表彰和奖励;开展年度青少年科技创新创业优秀导师评选,激励全市大、中、小学校和高、中等职业学校,科研院所及校外教育机构的广大教师和科普工作者,以及指导青年创业就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开展年度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物评选,积极引导和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为北京经济发展做贡献;在科普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中开展年度科普人物评选活动。

(五)青年科技共享行动

1.共享理论研究成果。建设“科技北京——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动态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科技北京”建设进程和效果、青年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等重要课题;开展“科技北京——青年网络论坛”和“科技北京——青年高峰论坛”活动,促进青年和全社会共享理论研究成果,深化思想交流。

2.开展科技成果体验活动。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高校实验室、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对青年和社会的进一步开放,提供青年和广大人民群众走近科学殿堂、体验科技成果的机会,更好地发挥科研活动和科技创新对青年和社会在观念与行为上的积极作用。

3.开展科技生活共享活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与社区、乡村、中小学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开展共建活动,推广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应用便民技术和成果,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努力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科技北京”建设成果的生动局面。

■五、实施步骤

本计划在2010-2012年间,将分三个阶段实施:

1.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月-4月)

通过宣传和科普志愿者宣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科技北京”建设理念、《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和《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宣传解读工作,营造全社会关注青年科技创新的有利氛围,激发青年投身“科技北京”建设和努力创新创业的使命感与荣誉感。指导各级团组织和青年组织制定工作方案,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实现上下联动和稳步开局。

2.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2年9月)

按照总体目标要求和行动原则,对各项行动内容进行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重点做好协调整合社会资源、保持青年广泛参与、持续进行社会发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基层联系实际创新等方面的工作,达到全局活跃、亮点突出,社会认同、青年满意的实施效果。

3.总结展示阶段(2012年10月-12月)

初步形成一批青年科技创新成果,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树立一批创新创效和创业典型,通过大力宣传和展示,进一步扩大《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的社会影响;同时,在认真总结三年经验的基础上,做好新的规划工作,推动科技北京青年行动向纵深发展。

■六、实施机制

1.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既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带动作用,又通过协调、整合和统筹全市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计划实施。

2.社会资源整合机制。依托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资助青年创业就业示范性项目,推动青年创业就业研究、交流,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各类服务和活动。通过发挥基金会的社会公益性,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募集资金,为计划实施提供资源保障;通过有规划、有重点、分层次的对基金进行投资使用,发挥社会资源的最大效益。

3.专业指导拓展机制。充分发挥北京市青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继续立足青年需求,拓展工作思路,按照《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中的技术创新要求、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认可程度,建设若干服务青年创新创效和创业就业的公共平台。充分发挥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对青年的联系和服务功能,开展品牌活动并加强对青年自组织和青年社团的指导。

4.日常工作服务机制。创建北京青年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北京青年海外学人中心,形成日常工作机制,将计划中各项具体行动细化到中心年度任务中,设立专岗专人负责计划各项任务的日常工作。

5.信息发布互动机制。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网络平台,为计划实施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支持,增进青年之间、青年与社会之间、青年与团组织之间的互动,扩大计划对青年的影响和覆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孙晓华:创新型经济催热创业教育 下一篇:台湾为大专毕业生创业方案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