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科技的发展让交通变得迅捷,对孩子的拳拳关爱之心从打包行李变为了“全家总动员”。
面对家长扎堆送新生报到的盛大场面,很多人会很自然地认为这是家长太过于溺爱孩子的表现,甚至批评大学新生的自立、自理能力太差。
但也有人认为,家长送孩子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宠溺孩子,而是一种别样的庆祝方式。毕竟,“踏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是家长和学生都期待并为之努力多年的重要时刻,而当它的来临,自然值得与家人一起见证。
送有送的好处
感觉主要目的是让父母放心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学子们大多是第一次远离亲人,家长们当然不放心。另外,家长也想看看孩子独自求学的高校环境,了解第一手资料。送孩子入学,既是护送,又是告别,从这之后孩子们将迈入人生另一个阶段。所以送孩子入学一是满足了家长们亲眼看看孩子求学环境的心理,二是与他们共同跨过人生的一道门槛。
安全,包括防止受骗、现金丢失等问题
虽说大学新生已经十八九岁,在法律上已是成年人,但由于生活主要局限于校园中,缺乏社会经验,独自远赴他乡,难免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入学之初,各种事务性工作很多,此时需要亲人的关心照顾。而且,现在很多大学生入学报到时往往随身携带大量现金,有家长在身边不容易发生意外。护送体现关爱,更保障安全。
未必需要面面俱到的送
就当旅游么,家长在一旁不插手就好,既保障安全又锻炼独立。学驾照没有教练怎么行,可教练把着方向盘也不好,是吧。护送在情理之中,关键是让孩子放开手脚折腾。
不送又不送的道理
不送,是一种仪式感”
进入大学,孩子的角色发生变化,他们将成为独自迎接人生风雨的“社会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对这种角色转换的仪式感,以及他们想要独自担当的冲动和愿望,家长必须从事无巨细的“生活保姆”变为指导孩子处理问题的“心理顾问”。人生总难免“吃一堑,长一智”,父母“放手”的那一刻,正是孩子独立意识觉醒的时刻。
还可以结伴上学,提前交到朋友
大学新生入学可以结伴前往,在开学前可以借助现代网络寻找、组织一路同行的伙伴,然后采取老生带新生的方式,十几个人或几十个人组成一组,同往一座城市、一所学校。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又可以避免个人独行的担心害怕和不安全,而且减少家庭支出,缓解交通压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最后送个彩蛋
你知道小编舍友最怕什么吗?舍友妈妈要来看看她,吓得她收拾了两天宿舍。即便如此,还是“挨骂”了,我们当时负责蹭吃蹭喝与幸灾乐祸,留下了一段很美好的记忆。但也不用过分担心,毕竟,高考都经历过啦,还怕收拾寝室么?
所以说,送学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亲情故事,送与不送,与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关联。
家长要不要护送入学关键看孩子的意见。另外,送与不送因人而异。对于平时很少出远门而性格内向,胆子又比较小的孩子,本人又有要求的,家长还是护送的好;对于性格外向,平时经常出门,胆子较大的孩子,孩子本人也不要求的,家长就不需要护送,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哈工大(深圳)2016年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下一篇:大数据告诉你哪些大学出行最便利,哪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