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膨胀的“校园贷”,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事件。
互联网无孔不入。继支付宝、微信钱包、网银、手机支付、网上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出现后,近年来,面向大学生的“校园贷”再领风骚。新的业务模式必然有一个“野蛮生长”的高风险期,有一个完善监管的时期。高速膨胀的“校园贷”,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事件:借3000还20000,无力还贷而跳楼,乃至“裸条借贷”等极端案例报道,不断见诸媒体。于是,要求“校园贷”远离高校,甚至有建议限制不如禁止的声音;自然,也有认为“校园贷”是一个新生事物,不但不应禁止,而且还要发展。
那么,作为“校园贷”服务对象的大学生,他们如何看待“校园贷”?“校园贷”的贷款主要用在什么地方?当代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如何?他们希望怎样的“校园贷”?为此,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QQSurvey中国在线,进行“您如何看待‘校园贷’”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在线方式。样本全部为在校学生,其中“一本”的学生为30%,“二本”、“三本”的为35%,大专(高职)为30%,在校硕博研究生为5%;区域为北京、上海、广州各500名,其他10座城市各150名;受访者的月生活费用分为1000元及以下,到4000元以上5个层次;男女性别为1:1。全部受访者均为自己或同学使用过“校园贷”。有效样本为3000份。
“校园贷”,好大一块蛋糕
近日,有关“校园贷”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有“裸条借贷”,有借贷后本息“利滚利”而无法还贷,以致跳楼的,还有就是针对久拖不还贷的借贷者的“暴力催债”。多地已发文整治“校园贷”。在一部分人眼中,“校园贷”已然成为洪水猛兽,更有评论家直言:整改“校园贷”,不如直接取缔!
其实,“校园金融”早已不是处女地。银行是校园金融的最早参与者,其方式主要通过助学贷款和发放信用卡的方式服务大学生群体。助学贷款业务目前仍在与学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服务;但信用卡早已被叫停。
2009年7月,银监会下发通知,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
大学生信用卡为什么会遭到封杀?原因就是坏账增加。银行管理部门停止大学生信用卡的审批,显然是规避风险的无奈选择。
银行的退出,并没有减少校园借贷现象,校园贷款业务一直存在。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名大学生,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占比近50%。另有研究报告指出,全国在校大学生大约在3000万人左右,校园贷款的潜在市场约千亿的规模。
这么大数量级的市场,主要的借贷者是谁呢?调查显示,借贷的学生主要是二本、三本院校,其次是大专(高职);且月生活费在1000至2000元的学生为借贷的最主要群体。
学生借贷的最主要用途是什么呢?调查显示:贷款的首选用途是购买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占33.1%;其次是用于某个阶段超支的生活费,占18.0%;第三是开学阶段的学费、杂费,占16.1%;第四是交友的支出,占7.10;第五是娱乐的支出,占5.8%。另外,还有购买服装、包袋、旅游、购买化妆品、生日礼物等等。
双变量的数据分析显示,女性购买服装、包袋的支出超过男性超过4个百分点;月生活费在1001至2000元的受访者借贷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超过4成。显然,这个群体的受访者有购买手机的欲望,且自己感觉通过分期付款能够承受;在读研究生的借贷用于超支的生活费的受访者超过平均值7个百分点;借贷用于支付学杂费最多的是月生活费用在1000元及以下的受访者。
还债逾期现象何其多
目前,针对校园市场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主要有三类。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以分期乐、趣分期为典型代表,部分平台还提供现金提现;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就是分期购物平台。
校园贷走的是小额、短期路线。贷款额度一般在15000元以下,期限主要在半年以内。庞大的市场是其存在的基础。媒体曝光的极端案例大都是学生借贷以后,多次逾期,以致“利滚利”,最后利息数倍高于本金。那么,大多数学生借贷以后如何归还呢?
调查显示:受访者首选是主要由自己打工归还,其中女性受访者超过男性受访者5个百分点;其次是临时借贷,等到家里给生活费再逐步归还;第三是一旦遇到归还困难,就借新贷还旧贷;还有近2成的受访者表示,等到奖学金发放归还;还有近1成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家里会兜底的。
受访者朱先生表示:“学生借贷,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借新贷还旧贷。还有就是借贷以后,长期不归还。目前出现的极端案例基本与此有关。”
那么,借贷的学生还贷逾期的情况如何?调查显示,回答“您或您的同学好友有没有拖延还贷的现象”这一问题时,有3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熟悉的人有逾期还贷现象,甚至因此导致利息超过本金的情况发生;有32.6%受访者表示,不是很清楚;表示自己和熟悉的人当中没有逾期还贷现象的为30.2%。
对于逾期还贷的现象,受访者有两种解释。受访者陈小姐表示:“逾期还贷表明,有些借贷者的‘财商’是有问题,借贷的时候不考虑自己的还贷能力,到期手头没有钱,只能逾期。”
受访者张同学则有不同看法,他说:“其实,大部分同学的逾期并不是有意的,有的是忘记了,特别是男同学。有的则是一时手头紧,过几天也是正常的。特别是有些借贷公司开通了手机提醒功能以后,逾期的现象应该大大减少了。”
“校园贷”蓬勃生长的理由
不管是按期还贷,还是偶尔逾期,或者久拖不还,受访者对于借贷的利息和违约金等费用普遍感觉太高了。认为违约金太高的达56.4%;认为合理的为18.9%;表示没有比较过的为24.7%。认为利息太高的为55.7%,认为服务费过高的为38.0%。只有手续费一项,认为合理的受访者超过了认为手续费过高的受访者。
问题是,尽管受访者认为利息和违约金太高,为什么还要借贷呢?
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表示,网上的校园贷门槛低,手续方便;其次,是直接可以贷到现金;第三是到款速度快,有受访者表示,最快的只要几个小时贷款就能到账。另外,有关公司通过在学校设摊,由高年级学生“地推”,也得到学生、尤其是入学新生的信赖。
李同学这样描述校园贷款公司“地推”的情景:“在9月的开学季,学校里几乎到处都有广告横幅,电线杆之间有,树和树之间有,尤其是食堂和操场附近,写着××公司欢迎新同学或者开学季优惠、分期免手续费之类的标语到处可见。”
“有些公司地推的帐篷就搭在各种社团招新生的宣传点旁边,新生是不可能绕开的。你只要稍作停留,地推人员就会热心地询问你,是不是需要帮助?而且交流之后你会发现,他们都是你的学长学姐,你怎么好意思拒绝他们手里的传单呢?”
据称,每年的3月和9月开学季是业务增长最快的时候,这两个月“地推”团队成员最高收入可以上万。对于许多在校生来说,是十足的诱惑,这也是许多校园分期平台地推团队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
“校园贷”向何处去?
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关“校园贷”的负面消息不断见诸媒体,让这个局限于校园的借贷方式成为一个社会话题。于是,一个严峻的现实也摆在了社会大众面前:一方面是具有约千亿规模的大市场,作为商业借贷公司不会忽视这样的市场;一方面是具有消费欲望、但商业诚信记录还是空白、且还贷能力并不强的学生,这里承受的是商业风险;另外一方面,当出现久拖不还的借贷人的时候,用什么方法催债,承担了道德风险。于是,有受访者认为,大约“兴也勃焉”的校园贷,基本是相关公司的“圈地”行为。
今年下半年以后,一系列严厉的监管措施出台,独角兽之一的“趣分期”在9月5日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转而进军非信用卡人群,提供消费金融服务。而“分期乐”虽然仍在校园分期市场坚守,但也曾公开表示,由于有10万“分期乐”平台上的大四学生或研究生走进了职场,成为了白领用户,“分期乐”将取消用户年龄限制,进军白领市场。
本期调查,所有的受访者均为自己或者自己熟悉的同学好友曾经使用过“校园贷”;但是,有大约6成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校园贷问题太多,应该取缔。
调查显示,认为应该取缔的理由主要有:首先是高额违约金,违反相关法规;其次是在缺乏理财经验的学生中推广,容易引发极端事件;第三是部分企业在推广中有诱导学生超前消费;第四是存在暴力催讨现象;第五是在没有完备的制度监管下盲目推广,是坑害学生的行为。
还有部分受访者表示,“校园贷”不该被取缔。他们的理由主要有:首先是部分学生有借贷的合理需求;其次是,即使目前的“校园贷”有问题,但可以逐步完善;第三是,如果没有“校园贷”,肯定会有更“疯狂”的借贷形式,比如高利贷会乘虚而入。也有人认为,应该提高学生的借贷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及正确的消费观念。
取缔还是整改,表面看势同水火,其实有一个共同的担忧,即借贷的合法性和风险控制。9月8日,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牵头发起成立“上海校园贷绿色联盟”。联盟提出“五要五不”规则,倡议开展校园贷业务的企业加强自律,并通过信息共享、制定行业标准等措施,为大学生借贷保驾护航。“五要五不”规则具体为:要履行告知义务、明示借款风险;要严审身份信息、核实偿债能力;要确保线上签约、做好合同存证;要坚持合理利率、加强信息披露;要践行社会责任、帮扶真实需求。同时,要对虚假宣传、线下签约、非法中介、超高费率、暴力催收坚决说“不”。
受访者朱同学表示:“‘校园贷’是应该从‘野蛮生长’上升到规范经营的时候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