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农民工月均收入为875元,在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690元,并在2015年上升到3072元。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增长幅度为251%。大学毕业生的薪酬的增幅在过去十年大约为137%。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收入的差距,从2005年底约1.8倍,已经缩窄到1.2倍。(9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的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在一定程度上也使“知识无用论”再度甚嚣尘上。然而,知识真的无用吗?在笔者看来,这种结论站不住脚。
首先,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工作内容并非没有技术含量。无论是在建筑工地,还是在工矿企业,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依靠勤劳的双手创造价值的过程,也凝结着知识和智慧的光芒。即便是貌似简单的砌墙、刮大白,也不能说其没有知识含量?只不过,这种高强度的劳动付出,被表面的朴素和艰辛所遮掩。几千年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陈腐观念,使人误以为,这些风里雨里的工作,和体面光鲜的白领阶层,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农民工薪酬的大幅上升,正彰显了市场对其劳动价值的真实反馈。
其次,还应当看到,大学毕业生薪酬增幅低于农民工,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这种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体现了人力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十多年来,先是本科生扩招,继而研究生扩招,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专科类院校的不受重视甚至惨遭停办。这里既有人们重文凭的传统观念在作怪,也和高校、教育部门盲目追求硕士点博士点数量、提高学历层次等因素有关。巨变中的中国,有大量岗位需要职业技能型人才去做,但现实往往难以提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导致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结构性失衡。
大量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凭借专业技术优势,拥有了大学毕业生所不具备的非对称优势,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占据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就业主动权,这也从侧面解释有些本科生乃至研究生回炉读技校的现象。
再者,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收入差距的缩小,在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唯学历论”的固有观点,这不能说明“知识无用”,最多说明了“文凭无用”。收入高低,取决于在现实工作中的贡献和业绩,而非你戴了一顶多么耀眼的学士帽、硕士帽甚至博士帽。从来没有规定,说大学生一定要比农民工挣得多,或是研究生一定就要比本科生挣得多,这种“唯学历论”正在退出历史舞台,而这,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还需反思的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学到了真才实学,是否在电脑游戏、休闲娱乐方面蹉跎了大好时光?当大学生通宵达旦游戏人生的时候,那些在工地挥洒汗水农民工收入在大幅增长,这种对比和反差不也值得大学生自我反思和坦然面对吗?另外还需要反思的,是当下大学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存的脱节。薪资涨幅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所学无所用,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东西缺乏现实针对性。说得俗一些,某些大学课程没有用。虽然这样的说法有“实用主义”之嫌,但在骨感的现实面前,如何兼顾好丰满的理想,亟待在大学课程设置方面做出一定改进。
当然,从长远来看,大学毕业生的后期发展潜力确实可能高于农民工——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培养提升。正如报道中那位家长所言,“我认为,拥有知识意味着更长期的发展前景”。尽管目前就业待遇并不理想,但是未来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大学生在知识积累上的优势,终究会显露。
(作者杨红星,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94次入选“锐评”栏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