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四所沪上知名高校分别公布了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具有标杆效应。今年年内,沪上其他高校也将公布相关使用办法。2017年起,上海将全面实施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反映了人才观和质量观的变化。而人才观和质量观的变化,同时也对深化高中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人才观的转变,将推进高中教育深层次变革。”市教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陆璟说,教育质量不只是体现在最后的学习结果上,而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体现在学生的活动和行为表现上,是远比分数更丰富多样的学生能力和品质。在她看来,我们应该重新定义所谓“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一定不是那些听话、安静、记忆力强、解题能力强的学生,而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提问和质疑,喜欢与他人讨论和分享,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困难能够坚持,善于合作和解决问题的学生,因此,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对学生至关重要。
在曹杨二中校长王洋看来,综合素质评价是对“传统高考”的重大突破,破除了“唯分数论”。既然要参加综合素质评价,那么就要“真评价”,而不是“走形式”。四所高校率先公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让综合素质评价落到实处,体现了上海高考改革的细化和深化。只有大学真正参与了,才能引领对中学教育的改革。在他看来,大学和中学需要紧密结合,中学要确保记录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是大学想要的,大学要将需求说明与培养目标结合起来,高中应根据大学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和课程调整。王洋说,当学生未来走进大学,步入工作岗位,回忆起中学每个学期记录的综合评价信息,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格致中学教科研室主任何刚认为,四所高校制定的使用办法,指导思想明确、内容全面、原则清晰、使用范围与方法合理,不约而同地表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重要意义。以文件的形式规范使用方法,为基础教育阶段进一步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他看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其实是一个准入和基本要求,中学可以根据高校的使用范围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校本化的核心指标,不必面面俱到,从而制定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配套方案。
对于正在推进中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高校报以很大关注。“对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记录,我们理解,其意义在于全面反映学生成长的过程,体现学生综合能力中,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考试里考不出的东西。我们学校对这一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也在酝酿完善中,并将于年底公布。”上海财经大学招办副主任彭曦说,由于综合素质评价具有“非分数化”的特点,它更适合作为“海选”型筛选、多元参考信息之一,这样的作用虽然是限定性的,但在高考改革进程中,是一种有益的进步。
不少业内专家表示,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两依据一参考”,切实推动了中学的素质教育,打破了文理分科的界限,提升了中学生凭借个人兴趣和特长自主规划、选择学科专业和发展目标的意识。为此,高校可在“两依据”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全面了解学生兴趣与特长,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变以往单一的“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结果”的评价体系。高校以此更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表现,有利于选拔与高校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相符合的学生,由此也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上海能够率先开展这一探索,得益于基础教育具备一定优势,这一片好的土壤,给改革提供了支撑。
坚持育人为本、客观公正、科学选才,是上海高考改革推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价值导向。有观点认为,在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全力保证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不仅需要学校努力,还须依靠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等多方共同监督促进,只有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改革才能真正取得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浙江“新高三”将进入“高考时间” 这些要... 下一篇:“高考保姆”背后是被过度功利化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