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法国 > 缅怀杨绛——追忆“先生”才华馥笔仙的一生

缅怀杨绛——追忆“先生”才华馥笔仙的一生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10-20

昨日,文学圈像是炸开了锅。一代文学大师杨绛先生在北京逝世,缅怀杨绛的消息刷遍朋友圈和微博。这位105岁的老人,让文学界的爱好者很是景仰!下面查字典新闻网小编来追忆“先生”才华馥笔仙的一生。

缅怀杨绛——追忆“先生”才华馥笔仙的一生1

曾经,钱锺书给了杨绛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句评价很贴切,在他们留学时杨绛便担任着“最贤的妻”和“最才的女”,默默地支持着钱锺书的学习和生活,自己也在不断学习。

杨绛先生最精彩的生命始于87岁

2004年,杨先生因病住在医院里,躺在病床上一直思索一个题目,就是《走到人生边上》。出院后,她说:“一回家,我立即动笔为这篇文章开了一个头。从此我好像着了魔,给这个题目缠住了,想不通又甩不开。”“真没想到我这一辈子,脑袋里全是想不通的问题。这篇短短的小文章,竟费了我整整两年半的时光。废稿写了一大叠,才写成了四万多字的‘自问自答’。是我和自己的老、病、忙斗争中挣扎着写成的。”

这本书不是干巴巴的思辨,而是穿插了她的很多经历见闻。书里有蜿蜒曲折又细密的心思,是自言自语,又是敞开思想之门。我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感受,是代入式地,跟着她想。

如果我们把她的人生分为几段的话,我认为,杨先生87岁以后的生命光华最为绚丽。

杨绛先生谈“翻译的技巧”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我对自己的翻译,总觉未臻完善。所以我翻译的作品虽然不多,失败的经验却不少。由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就是从经验中摸索怎样可以更臻完善。我就把原题改为《翻译的技巧》。

我暂且撇开理论----理论只在下文所谈的经验里逐渐体现。反正一切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无非把原作换一种文字,照模照样地表达。原文说什么,译文就说什么;原文怎么说,译文也怎么说。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至于如何贯穿这个指导思想,却没有现成的规律;具体问题只能各别解决。因此谈翻译离不开实例。可是原作的语种不同,不免限止了对这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而实例又东鳞西爪,很难组织成为系统。我试图不引原文而用半成品为例,并尽量把问题组成系统。

缅怀杨绛出国留学的日子

我曾问杨先生:在牛津和巴黎,与钱先生都学西方文学,读同一方面的书,两人相互交流吗?杨先生答:“交流很多,十分相投,除了我读不懂的哲学和文艺理论书,我们总交流彼此的意见。”又说:“我们文学上的‘交流’是我们友谊的基础。彼此有心得,交流是乐事、趣事。锺书不是大诗人,但评论诗与文都专长。他知道我死心眼,爱先读原著,有了自己的看法,再读别人的评论或介绍。他读到好书,知道我会喜欢的,就让我也读。”

以上就是查字典新闻网小编对于缅怀杨绛先生做的相关介绍,杨先生是为大家创造精神财富的巨匠,为她的逝去感到悲怆!同时也为我们有这样的前辈感到荣光!但愿杨先生的精神能在祖国的思想政治文化界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法国留学最佳城市对比 下一篇:法国留学优势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