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浙江 > 浙大自主研发微小卫星,卫星“私人订制”不是梦

浙大自主研发微小卫星,卫星“私人订制”不是梦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07-14

浙大自主研发微小卫星,卫星“私人订制”不是梦1

人造地球卫星离我们非常遥远,普通人往往看不见、摸不着。但其实,我们早已经习惯于时时享受卫星带来的便利,电视直播、天气预报、导航等,都是卫星提供的服务……可以说,离开卫星现代人几乎“寸步难行”。

拥有“私人订制”的小卫星,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疯狂?随着技术进步,卫星尺寸和研制成本不断下降,普通企业甚至个人租用或购买一颗微小卫星来实现梦想,已逐渐成为可能。

在杭州,就有一家“高大上”的微小卫星科研生产机构——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我们现在做的皮卫星含燃料的质量在0.1千克至1千克,手机上的芯片和传感器都能用在上面,运载火箭一次能发射几十颗这种卫星。”浙大微小卫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慧泉表示。

早在2010年9月22日,浙大微小卫星研究中心研发的两颗“皮星一号A”小卫星,就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顺利送入轨道。这是我国首批公斤级卫星。“皮星一号A”卫星是一个边长仅为15厘米的立方体,重3.5公斤,外身披着36片太阳能电池,对地面安装了一个由浙大光电系研制的半球视场全景镜头,用于地球成像实验。“皮星一号A”位于离地面645公里高的圆形轨道上,每96分钟绕地球一圈。它们每天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有一次通信,传回数据信息。

2015年9月,两颗浙大的“皮星二号”卫星再次上天。

据王慧泉透露,通过两轮4颗皮卫星的研制,浙大微小卫星研究中心掌握了卫星一体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卫星主要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

微小卫星大都采用工业级器件研制,这些器件从民用市场上就能采购到,其品质却达到了航天级的水准。两颗“皮星一号A”卫星已经在太空中遨游5年多,至今仍在工作,两颗“皮星二号”卫星也已在轨工作近1年。

微小卫星由于成本低廉,早期主要作为高校航空航天专业的实验教学器材。近十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小卫星的能力越来越强。如今,皮卫星研发周期已缩短到1至2年,甚至出现了数周乃至几天即可完成组装发射的皮卫星,而发射也只需短短几天,可以满足快速响应的需求。

原来依赖大卫星做的许多工作,现在微小卫星也能做了。浙大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浙大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金仲和介绍,目前各国小卫星已涉足特种通信、对地观测、导航增强、海洋探测、航道监控、天文观测等领域,具体应用包括舰船定位、大气PM2.5测量、渔业纠纷取证、工厂发货业务量评估、危险品运输车跟踪等,甚至把通讯基站放到太空轨道上,实现了天基互联网。“谷歌计划发射2000颗小卫星,实现互联网对地球表面无死角的全覆盖。”金仲和说。

微小卫星的另一大优势就是便宜。王慧泉介绍,几百公斤级的大卫星价格普遍过亿元,而皮卫星目前价格基本在1000万元左右,如果达到几十颗的量产规模,单价有望降到三五百万元。

王慧泉还提出另一种更低成本的模式——小卫星以“主业”为主,但把空闲时间的使用权出租给有关公司,公司再利用这些空闲资源,面向普通用户提供各类服务,相当于在此期间把卫星转租给用户,那就可以做到更加低廉。

想像一下,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你就能像用滴滴打车一样,随时随地手机上打开一个APP,就能调遣小卫星为你服务。“我相信未来私人租用卫星可能成为一股风潮。” 王慧泉说。

在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也不断迎来利好,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助力商业航天的发展。2014年,国务院发布60号文件,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支持民间资本开展增值产品开发、运营服务和产业化推广。政府层面支持、鼓励国内航天成果市场化的力度越来越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挪威留学学霸养成指南 怎样规划在挪威的留... 下一篇:假日爱心班,给孩子不一样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