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我们党和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也是全社会对高校的殷切期待和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工作,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尝试性开展了一些探索。
要有“一肩挑”情怀与认识
就业创业是学院名片上最有分量、最为闪光的内容之一,就好比“扁担”一样,一头拴着“生产者”,是对大学各类人才培养质量、学科综合实力、学校学院声誉等方面全方位检验的标志;另一头拴着“消费者”,是社会各界、用人单位、雇主以及家长等群体对大学的要求与期待,包括家庭期望、社会需求、学校的“产品”质量、学生满意程度等都能在扁担上找到相应的位置与刻度。至于如何认识这根扁担,如何挑起这副担子保持扁担平衡,这当然也算是一门学问。
把就业创业工作当学问来研究。高校其实最不缺的是学问,但真把就业创业当成一门学问来做的并不多。2014年秋,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开始进行毕业生“雇主满意度”调查,因为针对的毕业生群体和雇主更细化,所以效果很好。
每所大学、一所大学里不同的学院,毕业生就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最近3年,每年财政金融学院通过学校“大创”“小创”活动比赛,鼓励学生研究总结身边的一些问题,注重对第一手就业数据进行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的分析和研究总结,连续3年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分析研究,还专门在就业去向方面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经济管理学院进行学院层面的比较对照,注重规律性研究和分析,已经专门确立了两个研究项目,为学院的就业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要有“一把手”责任与谋划
“每天睁眼3件事:教学、科研和就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说,财政金融学院的目标不是高就业率,而是毕业生就业的高质量。为了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就业指导必不可少。
教学生怎么写简历,在学院看来,这并不是“小儿科”。学院2009年就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顾问团,目前有15人,他们负责指导修改每一位毕业生的简历,先是在硕士中开展,后来做到本、硕、博全覆盖。
2012年,学院建立了专门的发展辅导室,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规划,对学生学业进行分类辅导,特别是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引导、预警和激励,包括思想教育、助困评优、学生事务处理、学籍咨询、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身心健康咨询与辅导等方面,为全院学生、教师、家长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咨询和服务。2013年,学院一次性聘请校外业界导师105名,主要是知名校友和社会各界精英,通过“请进来”方式在课堂讲授实务性课程,帮助解决学生实习就业创业方面问题。
为提高学生就业力和强化就业方面“财金口碑”“财金特质”,学院从2011年开始,专门组织设计了“财金职前站”系列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简历修改、模拟面试、一对一辅导、求职择业经验分享交流会等,专门针对财政、金融两大专业量身定做的,由学生、教师、企业高管及人力等共同参与,按照“对路”“解渴”“管用”的原则进行设计,充分体现“专题性”“针对性”“实战性”三大特点,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供有效帮助和悉心服务。学院先后与中国银行、中国移动、银河证券、五矿集团、南方基金等单位合作举办活动。每年都有人力资源经理参加模拟面试后,有的优秀学生现场录用,有的是直接进入最终面试、不用参加笔试进入下一轮。
2012年财政金融学院设立了校内学院层面的首笔就业专项基金,全部用来资助和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及经济困难学生,给学生报销外地面试往返交通费用、住宿费用等花销,尽管资助帮扶的钱不多,却收到雪中送炭的效果。
要有“一站式”服务与保障
在保持很高就业率的基础上,财政金融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逐年提高,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出国留学、国内继续深造读研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生签约率高,每年都会有一大批毕业生到中国金融体系“一行三会”中入职,也有足够数量的毕业生选择到各类金融机构、国家重点行业与大型国企,以及一些著名外资投行和银行工作。过去几年中,一些海外金融工作者回国创业发展的现象已成为一种潮流,而财政金融学院却每年有5名左右毕业生获得去欧美等国家或地区金融机构就职的机会,且人数正呈现增长的趋势。
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做到“1站4平台”,所谓“1站”就是包括财金职前站在内的为就业创业提供保障的一系列活动,以及为毕业生提供“一站式”的具体服务;“4平台”:一是战略合作平台,财政金融学院与合作伙伴签订各种协议时,一定会加上“实习就业”相关内容;二是校友平台,与校友见面商谈时一定会涉及学生实习就业话题;三是业界导师平台,从校外业界导师聘任时开始,学院就在考核评价中一定会与帮助解决就业实习挂钩;四是学生活动平台,只要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学生活动、社团活动,学院一定会给人财物方面的支持保障。
学院不仅注重财金学子的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也十分注重每位学生的情商与品质的培育,彰显就业能力,主张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关注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培养,让学生在校内外各种文体活动中成长,体验与享受成功和喜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我院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下一篇:90后小白领求职观念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