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德国最新一期的科技期刊《应用化学》刊登了以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唐群委教授为第一作者题为 “一种既可在阳光下也可在雨水下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的学术论文,对其团队研发的可在雨天发电的太阳能电池做了详细论述。该成果不仅受到国内外学术同行的高度评价,也在光伏发电产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其开发利用受天气因素的制约很大。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唐群委教授和云南师范大学杨培志教授领衔的团队协同合作研发出了一种以石墨烯为材料的新型太阳能电池,使下雨天也可利用“太阳能”发电成为可能。
雨滴并非纯净水,不仅含有钠离子、钙离子、铵离子等多种阳离子,还含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等阴离子。在前期的实验模拟中,雨滴降落到他们研制的石墨烯材料 (与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耦合)表面后,阳离子会与石墨烯共轭结构中的离域电子形成阳离子/电子双电层“赝电容”,而模拟雨滴在石墨烯表面的铺展-收缩过程为“赝电容”充、放电,进而产生电压和电流。在使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模拟雨水的实验中,此太阳能电池实现了大约100微伏/滴的电压和0.5微安/滴的电流输出以及 6.53%的光电转换效率。
唐群委表示,此前,在太阳能发电领域,科学界更多的关注于如何高效的利用和转化太阳能,而以石墨烯为材料可在雨天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的成功研发,不仅使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也为下一步打造“全天候太阳能电池”奠定了基础。该成果有助于延长太阳能电池的潜在发电时间,既可在雨量充沛但太阳能资源不够丰富的地区发电,也可在酸雨多发地区,以及岛礁供电和海上航行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唐群委是中国海洋大学在2012年引进的“青年英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研究领域涵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海水制氢。近五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AdvancedMaterials等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其该项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计划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