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晚报》载:8日上午,在郑州花园北路城中村邵庄,一名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小伙疑似因求职屡屡受挫跳楼自杀。据小伙的弟弟透露,“早上他给我发短信说,‘我走了,你照顾好咱爸妈,我没能力’”。据了解,该小伙今年9月才从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前找工作并不顺利。
是“教育偏差”的恶果
王军荣(教师):研究生求职屡受挫自杀,虽然是个人问题,但实际上却折射出教育存在的“偏差”,或许在这位自杀的研究生看来,父母辛苦把自己养大,供自己读到了研究生,竟然连工作都找不到,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人,还不如一死了之。这反映出教育的功利性太强,认为读书就是“投入”成本,而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就是“产出”,投入和产出要成正比。
读书是读书,工作是工作,不应该将找到一个好工作当作读书的目标。这种太过于功利的教育,会过于强调学习成绩,会忽视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一旦受到挫折,或是未能如愿以偿,就会出现极端的想法,从而选择自杀的方式离开人世。
自杀根在“学历迷信”
赵勇(媒体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种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心理之所以存在,“求职受挫跳楼自杀”这种极端个例之所以会出现,说到底都是一些大学生没有走出学历迷信,总觉得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一定要找个好工作才对得起自己这么多年念的书,对得起家庭为供自己上大学、读研甚至读博掏的钱。
这其实是一种可怕的心理误区,一方面,随着大学多年扩招,如今本科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的培养水平的确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逐渐走出了“唯学历论”,越来越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和综合表现。两相作用之下,大学生的求职观念必须有个大的转弯,才能适应新的职场定律。一方面,不能把自己的学历看得太重,另一方面,应该懂得第一份工作只是个起点,即便不是什么好工作,也应该先干起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为以后谋取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
挫折教育亟待补课
龙敏飞(自由职业者):事实上,青少年自杀的问题不仅在我国有,在全球都有。而在国外,则有不少的先进的经验。如在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死亡教育逐渐成为美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有些州在中小学开设了死亡教育后,自杀率有了非常明显的下降。而在英国,则非常重视挫折教育,除了经常出极富挑战性的试题让学生受挫外,还有些学校会设“失败周”,并会邀请名人来演讲,此外,在家庭教育方面,英国家长也常常把给孩子失败的机会挂在嘴边。
国外对挫折教育的重视,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适当地训练起孩子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因而,当一些青少年连续因受挫而自杀,这的确应给我们足够的警示: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及时补上挫折教育这一课。
呼唤大学生就业理性化
纪鹏(时评主编):当下大学生就业的确有难度,此事不可回避,这是现实。就大学生求职难的根源而言,这里有岗位少、竞争人数多的原因。也有大学生不能放低身段,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原因。再看一个正面例子,距离大学毕业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5月19日,2014“圆梦青岛”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青岛大学体育馆内举行,部分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降低标准以求抓住最后几次求职机会。
综合来看,大学生求职需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说实话,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总是有些人过分在意“门当户对”,非要专业对口、待遇高这些所谓的“硬件”,往往忽视了自己求职的内心“软件”健康。正如郑州大学一名教授所言,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求职难是很常见的,有压力也正常,要学会调节自己。风雨之后见彩虹,挫折也是一种历练,叫人更坚强,遇到困难不逃避,要对自己有信心,必有用武之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