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4月5日召开的山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讨论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等多项文件;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强调,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要改革事项。要把提高质量、立德树人贯穿改革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我省高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争创一流。要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学校和学科布局,发挥好高校在国际合作、人文交流方面的独特作用。高校党委班子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
省委的这一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高教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省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随着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既是发展之需、转型之要,也是民生之本。而深化高教领域综合改革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可靠保障;其实质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
因此,如何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应有的贡献,高校必须做出积极的应答。
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建成了高教大省,正在向高教强省迈进。到2015年底,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90.06万人,研究生10.5万人。普通高校143所,其中本科院校67所(含11所独立学院),高职(专科)院校76所;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11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8.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看到成就的同时,必须正视不足:高等教育供给与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办学资源短缺,“有山无峰”“山多峰少”的现象依旧存在,一方面是高校整体知名度和层次偏低,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高水平的拔尖人相对匮乏,在全国处于“多而不优”、“大而不强”的状态。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诸多产业、行业急需的各层次人才供给不足,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贡献度还有待提升。
高教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改革靠什么,靠聚焦聚神聚力。
所谓聚焦,就是把方向,调结构,促转型。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具体言之,我们要直面当下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这个不合理表现在长期以来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少,这种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即结构性矛盾。因此,高教综合改革要聚焦于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其路径就是推动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而转型的首要内容就是要调整专业设置,其实质上是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聚神,就是要强化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提振“精气神”。一方面是政府及主管部门要明确攻坚方向,突出高校主体、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防止“同质化”。另一方面是树立“一盘棋”思想,不搞一刀切;鼓励基层首创,支持高校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试点,进行差别化探索,在改革过程中深入挖掘选树一批鲜活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发挥实实在在的示范引领作用,担当改革的开拓者和急先锋。
所谓聚力,就是敢于担当,精准发力。目前,国家以及我省关于高教综合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对高校而言,就是要在注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同时,更加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实干意识,列出“问题清单”,抓住关键环节,严明责任,全力推进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内部治理体系、高校对外开放等工作,最终消除改革“中梗阻”,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以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爬坡过坎、弯道超车。
总之,高教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协调联动打好总体战。改革能不能见实效,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如何顺应新常态,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到“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工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 下一篇:青海:15年免费教育覆盖所有贫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