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农历丙申年。4月初的西安交通大学校园,春风乍暖,百花初绽。一座匾书“南洋公学”的创校校门复刻在校园西侧悄然落成,旁边同时落成的还有一方名为“西迁”的纪念广场。一群好奇又年轻的面孔正驻足在广场上一组组富有年代感的浮雕群像前仔细观赏,仿佛在聆听时间老人为他们讲述交通大学的西迁过往。这是所有交大人都不应抹去的集体记忆。
昨天与今天不算遥远,可是青春至耄耋已经走过一个甲子的距离。
西迁,是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是新中国知识界开创未来的一次伟大行军。
“工业内迁和交通大学内迁就是根据西北工业建设的要求和离开国防前线的条件下提出来的……西北、西南的建设不求外援,不靠沿海先进地区的支援是不可设想的……根据以上要求,交大西迁是必要的。”
——周恩来
120年前,在甲午海战的硝烟中,诞生了我国最早兴办的两所高等学府之一——南洋公学。1921年,南洋公学改称交通大学,随后率先建成我国最优秀的工业大学,被誉为“东方的麻省理工”。
1955年4月,为了适应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迁往西安。
西迁,不是短暂的支援,而是永久的扎根;它不同于战争年代临时性迁徙,而是为了建设和发展去开创大业;它成长在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富庶、发达、繁华的沿海大都市,却要去电灯不明、电话不灵、马路不平的大西北内陆重新开始。
西迁,无论对学校还是个人,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舍弃太多太多熟悉的东西,去一个陌生和艰苦的地方,创出一片新天地。
决定就是命令!交大人听党的话,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建功立业。这所屹立于黄浦江畔60年之久的高等学府,由此开始了关中平原上崭新的创业历程。
以彭康为首的交大党组织和全校师生员工,接到中央指示的当天,迁校工作就开始部署;一个月后,西安新校选址即告完成;半年后全面展开施工;一年后,在唐代皇家园林故地,一座现代化大学的雏形拔地而起。
1956年8月10日,首批上千名交大教职工、家属和学生身负行李,心情激动地汇集在徐家汇车站,登上了开往西安的专列……历经数年的大规模迁校由此掀起高潮。
穿过历史的迷雾,我们有理由自豪,因为交通大学的西迁,是国家从战略层面审时度势的重大抉择。国家选择了交大,说明了交大的雄厚实力,刻画出交大所独有的发展轨迹:就是要始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我们要建设的是引航西部发展的科技教育高地。
西迁,是勇于开拓的责任担当,是交大人为祖国建设英勇奉献的壮丽凯歌。
“西安交通大学的迁校是我国调整高等教育事业战略布局方面一个成功范例。西安交大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大西北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对于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蒋南翔
在交通大学西迁过程中,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始终走在最前列,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条件,携老带幼,慷慨西行。
我国电机制造事业的奠基人、民族工业发展的先驱钟兆琳教授带头西迁。周恩来总理提出,钟先生年龄大了,可以留在上海。但钟老表示:“经过许多年发展,西安已无法和上海相比,正因这样,我们要到西安办校扎根,献身于开发共和国的西部。”
著名热工专家陈大燮在交通大学西安部分的开学典礼上说:“我是交大西安、上海两个部分的教务长,但我首先要为西安的同学上好课。”
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更是响应党的号召,发扬老革命传统,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出发”。
肩负无比光荣的使命,脚下的路却极为艰辛。草创期的交大校园兔子跑,入夜有狼叫。校门口来去的多是马车驴车,进城是一条疙疙瘩瘩的石子路。随着三年自然灾害来临,生活更加困难,连吃饭都成为棘手难题。
但交大人不怕苦,不怕难!因为“把交大迁好、建好,是我们交大西迁人的最大心愿。”
1956年9月10日,交通大学在古都西安举行了迁校后首次开学典礼。
到1958年暑期,除造船系、起重系外,动力系的全部和机电各系大部陆续迁至西安。全校70%以上的教师、80%以上的学生来到西安新校园。74%的图书资料、大部分仪器设备及全部历史档案,都相继运抵西安。
力主迁校的陈毅元帅曾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迁校对不对,10年后作结论。
深邃的眼光,远见的卓识。西迁后第一个10年,西安交大共毕业学生1万余人,为建国前53年总数的一倍。毕业生质量过硬,在全国高校中是有名的。科研更是异军突起,被认为是交大有史以来的又一个黄金时代。第三个10年,学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单位中的10所大学之一。第四个10年,在全国率先开展“211”和“985”工程建设。第五个10年,西安交大与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合并,全面推进学科调整,成为一所具有理工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第六个10年,交大人凝心聚气,全力创新,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历史证明,交通大学迁校后的大踏步发展,为国家献上的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西迁,是无怨无悔的华丽诗篇,是激励一代一代交大人勇往直前的永恒丰碑。
“西迁精神不仅是西安交大的精神财富,更是全国教育战线的精神财富。这种西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能丢。”
——周济
60 年后,年轻的师生听到西迁故事,常常会问西迁老同志:“您有没有后悔过?”他们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从不后悔!在大西北为祖国贡献了一所著名大学,这是我们最大的荣耀!
有道是:西迁故交桑榆落,却迎来满园桃李旭日升。60年后的今天,由西迁先辈们建起的学校主楼群已经成为西安市重点文物,将会被永远的保护起来;由他们亲手栽下的小苗,早已变成了引无数学子、市民流连的梧桐大道;他们培养了23万名毕业生,在陕和曾经在陕工作的校友有近5万人,很多已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
“天地作广厦,日夜作灯塔,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
历史证明,交通大学这棵百年老树,不仅能够适应西北的水土,而且早已扎根散枝,愈发繁茂。
伟大的时代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精神。
西迁,这段义无反顾的艰辛创业历程,已成为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它所孕育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已深深植入百年交大的血脉。
这十六个字,写满了西迁先辈们对于国家的赤胆忠魂,演绎着拓荒者及后辈在祖国西部写就的人生大戏。这种精神,是我们心中流淌的歌,让我们品味人生的感怀,体会传承的希冀。
岁月无声,不负前人。今日的交大人将会继续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以“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豪情和魄力,向西而立固本纳新,奋勇前行庚续薪火,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交大梦,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伟大的精神就像旺盛的火种,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西迁人是英雄的交大人,西迁精神是永恒的丰碑,是永远飘扬的旗帜!
向西迁的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新SAT来了,还能用老SAT申请吗? 下一篇:2016年高考:严禁双地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