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到2.0版本,扬州大学一直专注于网络课程体系的转型升级——
网络课程触发本科教改“激活码”
第一集25万,第二集46万,第三集52万……这是扬州大学推出的国内首个声乐慕课“美声之林”的日点击量。看到一下子狂增了这么多“粉丝”,主讲老师张美林教授看到连呼想不到。
在扬州大学,师生通过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正成为一种习惯。2004年开始,该校启动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工程,努力推进“平台+内容+方法”的创新变革,同时引入“倒逼机制”,深耕细作网络课程,让师生真正成为网络教学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变灌输者为引导者
“逼”着教师动起来
互联网技术的参与大幅提升了课堂的活力和效率,但先进的教学手段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新课件怎样绕开华而不实?如何避免依赖科技,投机取巧?主导课堂的教师有责任为新旧教学的更迭交融长谋远虑。
每晚八点左右,扬大外国语学院教师张敏都会坐到电脑前,与她的学生网上“约会”,录制教案、回答咨询……2004年,该校斥资近2000万元组建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学生利用平台资源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和语言实践。
“平台建立初期,我们也曾走进过认识误区。”张敏至今都记得当初的那份“窃喜”,她以为把学生赶进自主学习中心,自己就减负了。然而,事实与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自主性学习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台的教师手册明确规定:每学期上传5份以上电子试卷并批改讲解,每学期布置5篇作文并批改其中3篇,每学期与学生互动时间不少于30小时。
“该平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增加了师生互动与交流,提高了教学效率。”外国语学院院长秦旭告诉记者,平台使用以来,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从2004年的68%左右提高到目前的90%左右,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率从2004年的35%左右提高到目前的60%左右。
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扬州大学专注于网络课程体系的转型升级,正在1.0版本的基础上打造2.0版本。“早在2009年,我们就实现了所有课程档案网上管理,在2.0时代,我们计划将20%-50%的课程引入网络教学模式。”副校长胡效亚介绍,近三年,该校先后评选出60门优秀网络课程,29位教师获得了省级以上微课和多媒体课件大赛奖项。
从“圈养”到“散养”
“逼”着学生学起来
“铺好了高速公路,还跑着拖拉机是不行的。”新技术带来了海量的信息,翻转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什么?课堂是啥样?课程怎么学?这些传统的范式在信息革命的冲击下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王赪胤教授是分析化学课程的主讲老师,每堂课后他总会要求学生登录“分析化学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后续学习。与普通平台不同的是,该平台实现了与英国Huddersfield大学化学系、扬子江药业集团等校企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学生可以浏览英方的课件,可以与外教、工程师进行课程交流。”据他介绍,该平台目前已被列为国家级网络教学平台。 “我们要让学生能在平台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更要‘逼’着学生真正融入网络课堂。”该校教务处处长张清介绍说,2007年学校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合作研发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的访问量已达到2.41亿人次,平台课程总数已达4360余门次,网络课程的开出率达到95%,每年在线提交作业83290人次。
如今,依托综合平台的强大功能,该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开始走上改革快车道。登录自主学习中心,学生不但可以浏览到“全新版大学英语”“大学体验英语”等课程学习资源,一些诸如“剑桥商务英语”“英美文学”等拓展性学习资源也应有尽有。
就在不久前,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教育部评审。这一“国字号”的实验教学中心可以完全实现“虚拟、教学、创新”三位一体的实验功能,年均约有3500名学生在此开展实验学习。近年来,该中心指导学生完成各级各类科技创新项目100余项,先后获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7项,获省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4篇,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从传统课堂到网络课堂
“逼”着教学实起来
教育如何回归育人本位?归根结底还得落实在课堂上。把视频搬上网络,或者教案贴上二维码绝不是网络课堂的全部。网络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也要顺应不同学科、不同对象、不同时代的变迁推陈出新。
去年底,扬大法学院大三学生吴大鹏照例将“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视频打开后就走开了。然而这次他发现被大家戏称为“挂网”的学习招数不管用了。每隔10分钟,视频会自动停下来,就学习内容进行随机测试并将成绩纳入综合考评。但当不得不坐下来学完一课时,小吴觉得收获匪浅。
小吴所说的网络课程就是该校依托网络平台推出的一门必修课。长期以来,由于单纯依靠观看视频就能完成学分,不少学生“偷工减料”钻空子。“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考核,加强了线下的辅导和实训,效果立竿见影。”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克勤表示。
“网络教学是把双刃剑,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由。”胡效亚介绍说,去年该校在体育学院设立的本科教学改革特区,就积极利用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及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开展研究性教学,取得不错的效果。目前,一项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和教师网络辅导的监控体系及考核办法的改革正在推进当中。
网络教学给所有在校生带来了改革红利,也给高校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带来了契机,“美声之林”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目前,学校正在推进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去年9月底,由该校承建的“中餐繁荣网上课堂”在美国西雅图正式上线,这也是国务院侨办实施的“中餐繁荣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新一轮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正逐步展开,它将成为信息化教育与网络教学的最新最有效实施载体。”胡效亚表示。
校长观点
焦新安 扬州大学校长
教改大舞台 师生唱主角
当以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为特点的新科技融入到高等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模式、方法和途径等方面的历史性变革,教学主体的角色定位同样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网络减弱了教师的“在场”控制,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渠道倒逼着传统的“教师唱主角,教控制着学”逐步退出舞台。师生更像“网络教学”场域中平等的“游戏人”,身份多重、渠道多元、关系多变。
然而,就像当下热议的人工智能无法替代师生的情感交流一样,科技改变的归根结底只是教学工具,教学改革永远都不能离开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这条主线。科技为课堂“添彩”并不意味着教师职责上的“减负”,教师要接受形式上的主体弱化,勇于并善于充当教学改革的操盘手,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科技力量触发本科教学改革的“激活码”,并通过主导网络教学来获得主体认同,实现师生由传统依存关系向引导关系的转化,教学由填鸭式灌输向启发性引领的转变,从而为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加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大数据解读“海归”回国就业创业状况 下一篇:2016上半年南阳自学考试报名工作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