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河南:“无奈”的乡镇学区房

河南:“无奈”的乡镇学区房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03-24

近年来,在一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的河南乡镇,一种价格低廉、条件简陋的“乡镇学区房”悄然兴起:为了减轻教育负担,很多外出务工人员选择让孩子回家上学。与条件有限的村级小学相比,各地乡镇公立小学自然成了家长们的首选。但由于这些学校大都没有住宿条件,学生只好在周边租住民房。每个“乡镇学区房”里,都是由老人照顾数个孩子的生活、学习。在这些结构失衡的“一拖多”隔代家庭中,留守儿童教育环境堪忧。

乡镇小学周边的“学区房”

信阳市固始县是河南人口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目前全县人口超过170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数超过50万。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有9.4万,由祖辈隔代抚养的比例达80%以上。

李承欣今年10岁,在固始县李店乡中心小学读三年级。弟弟李承意今年7岁,在同一所学校读一年级。两人跟爷爷奶奶租住在学校周边一间大约30平方米的单间房里,门外就是街道。奶奶饶龙秀用帘子隔出了卧室和厨房,一家人吃住都在这里。

这几天降温了,早上起来,饶龙秀第一件事就是翻起两张床铺的褥子,“我带着两个孩子睡一张床,他们爷爷睡另一张。白天给褥子翻起来晾晾,不然晚上没法躺。”

临近中午,爷爷李俊生去接孩子们放学,奶奶在家做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中午吃的是绿豆丸子、豆腐、青菜等炖成的烩菜,两个孩子吃得很开心,“他们爱吃奶奶做的菜,都说比妈妈做得好吃。”李俊生笑着说。这是老两口最自豪的一点。

饶龙秀今年60岁,老伴李俊生今年67岁,儿子、儿媳已经在北京打工十几年。饶龙秀说,以前一家人都在北京租房生活。“孩子的爸妈主要是做废品回收,每月收入有几千块钱,但那边消费太高,还是回来上学划算。”饶龙秀说。

然而除了照顾好孩子吃穿,老两口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也无法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情感缺失。房间角落的墙壁上,贴着孩子们自己做的贴纸,写着“爱爸爸妈妈”,上面画着大大的红心;另一张纸上画着一栋房子,写着“李承欣李承意家”,门口只画了两个小孩。“每周跟爸爸妈妈打一次电话,他们很忙,给我们赚钱。我们在家听爷爷奶奶的话。”姐姐李承欣说。

就是这样的“学区房”,在学校周边也很紧俏。李店乡中心小学有学生1000多人,4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除了家在镇上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租住“学区房”。学校旁边的一条胡同里,门牌号为“府前路61-26”的一个小院子里就租住了3户人家,都与李承欣家情况类似。“现在一年的租金是1000元,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涨价。”饶龙秀说。

“学区房”里无奈的“失教之痛”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大城市十余平方米的学区房报出500余万元的“天价”,学区房似乎成为衡量家庭实力的标杆。然而在信阳地区,“乡镇学区房”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奶奶饶龙秀认为,与在北京上学相比,这个选择还算满意。“打工的人流动性大,在北京上私立学校比较方便,但就是学费太贵。”饶龙秀说,“俩孩子在北京一个月给学校交4000元,还不算空调费、取暖费这些杂项。在这里上学不用学费,省下的钱可以改善生活。我们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离得近,放学有问题也可以多问老师。”

然而对李店乡中心小学校长赵安松来说,校门口密密麻麻的“学区房”存在不少隐患。学校周边的“学区房”人员密集,经常有高年级孩子跟社会人员一起厮混,向低年级同学要“保护费”。“爷爷奶奶想管,但管不了。虽然生活上无微不至,但孩子不愿意交流,也不听他们的。特别是一些比较容易受到侵害的女生,我们放学都专门让老师陪着回家,怕出事。”赵安松说。

与校园安全相比,缺少家庭辅导更是“关乎一代人教育”的大事。“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这是“乡镇学区房”里孩子无奈的教育现状。调查中一些学校的负责人表示,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且大多数老人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

与固始县相邻的潢川县,“重养轻教”的现象同样突出。远离县城的桃林镇中心小学有1700多名学生,留守儿童占40%左右。校长邓道河介绍,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特别是隔代照看,重养轻教放任自流,“而这些孩子本身自控能力差,很难抵制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大约有10%的孩子因为厌学而离校。”

给留守儿童找个安心、安全的“家”

“如果学校能有宿舍,配备专业的生活老师,可能孩子就不需要租房上学那么辛苦,外出务工的父母心里也能安稳些。毕竟校内环境更安全一点,老师、同学之间沟通相对容易,也容易及早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赵安松说。

采访中也有家长表示,如果公办小学有寄宿条件,更愿意让孩子住集体宿舍。但以乡镇一级公办小学的条件来看,这并不现实。固始县教体局党组成员、纪委书记杨如海介绍,由于地方教育发展不平衡,很多乡镇小学没有住宿条件。“每年会按照学生人数向学校拨发‘生均经费’,每个小学生一年是600元,用于基本的教学开支。还有国家提供的营养餐餐费,每人每天是4元。此外我们再没有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宿舍的建设,更不用说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了。”

利用社会力量办寄宿制学校是一条出路。杨如海介绍,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收入不断增加,留守儿童数量也逐年增多,这也吸引了一些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但这些民办学校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

以李店乡理想寄宿学校为例,这所民办学校2001年成立时只有100多名学生,近年来规模迅速扩大,现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共1800人,其中1200多人寄宿。

校长单宣明说,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师资力量方面。“来这上学的家庭条件都一般,学费不能贵。一个小学生每学期只收800元的生活费,包吃包住。”学校这两年刚刚收支平衡,目前还欠银行200万的贷款。学校有60多间寝室,却只有8个生活老师。“县里挺支持我们的,给我们配了30个公办教师,‘生均经费’也正常发放,但我们在资金、人力和基础建设方面的难处就没有办法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超200万 下一篇:2017考研专业分类及选择策略(满满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