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考 > 我国高校募款能力欠缺 需构建包容的募款机制

我国高校募款能力欠缺 需构建包容的募款机制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03-21

完善国内高校募款机制

如今,在众多世界一流大学评价体系中,募款能力早已成为一项重要指标。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高校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扩大社会合作,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多渠道汇聚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我国,自教育部在“985”工程大学三期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学校获得捐款在学校经费中所占比例”这一指标后,高校募款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一些高等教育机构逐渐意识到募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各高校也开始纷纷建立基金会、校友会等。

社会捐赠文化尚未形成

历史、环境、体制等都是影响高校募款能力的因素。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认为,我国高校募款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传统观念认为高等教育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应由政府“买单”,高校募款会使高等教育沦为商业交易,沾染铜臭之气,导致一些大学往往只想着争取国家经费,或提高学费标准,并不重视募款工作。

但对很多世界名校来说,能否获得大笔捐赠是检验其校长领导力的重要标准。如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校长不仅要在学术上取得成就,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极强的管理能力、个人魅力和筹集资金的能力,其胜任与否很大程度上与能否做好筹款者这个角色密切相关。

对此,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张雷生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我国高校募款能力的欠缺主要表现在对筹集社会资金的认识程度不够。一方面,学校决策层对募捐资金的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财务制度过于僵硬,没法盘活社会资源。”张雷生认为,捐赠文化尚未形成,是导致当前我国高校募款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能否用好募款是关键

近年来,国内富豪捐助国外高校的报道时常引发舆论热议,一些人对此持批评态度。但更值得反思的是,国内高校为何难以受到捐赠者青睐?

范先佐表示,国内高校吸引更多社会捐赠的关键在于能否用好募款。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能够吸引巨额捐款,除了本身的名气外,其在募款操作上的规范、公开和透明是很重要的因素。

张雷生认为,当前社会各界对高校的信赖度还不够,尤其是对捐赠资金使用的规范性、透明性和具体流向持怀疑或者不信任的态度。

当然,国内高校募款的发展历程与国外知名高校相差一百多年,加之高校本身的运行体系也完全不同,所以缩小募款差距绝非一日之功。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殷洁告诉记者,国外高校获得募款有一定优势,它们可以根据业务规模灵活扩充人力、专职人员分工清晰、税法体系也十分完善。当前,我国高校只能依据现有人力和政策,逐步分工、逐步完善募款能力。

构建包容的募款机制

有学者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的财政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只靠财政拨款无法满足高校发展需求,募款应成为高校的“新常态”。

通过募款,高校可以与有实力的校友、影响力显赫的基金会、资金雄厚的企业财团等建立起密切联系,降低高校对政府财政拨款的依赖性,从而为追求学术卓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要建立这种密切的联系,就迫切需要完善国内高校的募款机制。

捐赠者冠名、捐赠经费使用不透明等人为因素对募款活动的干扰问题,一直为外界所诟病。范先佐建议,国内高校应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在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同时,加以正确引导。针对捐资助学的校友、基金会、企业财团,应根据其所尽义务大小赋予相应的权利,并给予其精神上的回馈,以满足捐赠者的荣耀感。

高校募款具有市场竞争性,只有让捐赠人满意才能获得更多的捐赠。殷洁认为,应该对捐赠人和公益机构有更多的包容,不断完善高校募款机制,从而切实提高高校募款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补齐募款这一短板,无疑是当前国内高校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清华毕业生直接创业者或将破百 北上广意识... 下一篇:关键在于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