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重庆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获全国普通高校就业50强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获全国普通高校就业50强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0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与市农委合作开展人才培养。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学生深入农村调研。

10月8日,记者从重庆市教委获悉,在日前由教育部主办的2014“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评选中,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成为全国就业50强的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是目前我市入选50强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

一所于2003年由两所中专合并组建的高职院校,为何能在十年内异军突起?它有何值得借鉴的经验?10月9日,记者赴该校进行了实地采访。

1、全市唯一一所涉农类高职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5%、用人单位满意率90%以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连续三年荣获3个一等奖”……这是一连串让人骄傲的数据和荣誉。

10年前,万县农校和万州工业校合并组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曾经难度较大。

“合并之初,学校一度在‘涉农’、‘去农’之间徘徊。”10月9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章告诉记者,学校虽有近80年的农业办学积淀,但由于当时全国农业教育处在低谷,2007年学校只剩下4个涉农类专业,招生人数不足400人,就业率不高。

如何扭转这种困局?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现代农业”概念。

“现代农业是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陈章介绍,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其在育种、栽培、土壤改良等方面,均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但调查显示,我国农业农村人才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3%;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为46岁,“80后”仅占4.8%,尤其中西部偏远、贫困山区,高技能农业人才更少。

“重庆有着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作为国家城乡统筹试验区,以及现在五大功能区域的划分定位,都迫切需要培养现代化农业技术人才。”陈章说,抓住这个契机,作为全市唯一一所涉农类高职,学校开始不断探索农业高职教育的发展道路。

于是,立足三峡库区和现代农业,学院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针对库区现代山地生态农业,开设“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等专业;结合时代需求,开设“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植物保护”等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成为国家级“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畜牧兽医”、“园林技术”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如今,学院现有涉农专业21个,占开设专业总数的62%,涉农专业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73%;形成了农产品生产技术、生态产品生产和保护技术、禽畜产品生产技术三大核心专业群,以及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与服务等主体专业群。

2、以黄炎培职教理念培养人才

在合理调整专业的同时,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今年9月,该校2014级2600余名大一新生前往成都、重庆等地的79家行业企业,完成了他们对岗位的“职业体验”。

“怎样进行饲料的配搭、动物的防疫与检测?自己适合做技术还是营销?”动物科技系学生田茂告诉记者,通过一周的实地职业体验,自己对今后要做什么以及学习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

作为“扬翔”订单班的一员,2015届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学生陈洪生,通过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模式,目前已顺利到企业上岗,进入“准就业”状态。

“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开放式办学、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合作,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劳动者。”该校荣获“第四届全国黄炎培杰出校长奖”的杨和平院长表示,职业教育是一种融教育与职业为唯一途径的新教育形式,因此,高职院校最重要的就是围绕行业企业的需求,做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

于是,将角色体验前置,让学生对岗位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加强校地合作,牵头组建三峡库区职教集团,开展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三方联动”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与重庆市农委联合开展“农机星火人才培养”;与万州区农委联合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与重庆、上海、广东等地的26家大中型企业开办“大北农”、“扬翔”等订单班28个,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院适时调整、设计着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该校1.55万平方米的综合实训大楼,还有着各类校内实训室99个,学生实训课时不得低于总课时的50%,且毕业前必须取得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校外实习基地151家,“双师型”导师占到教师总量的80%……“学院每年还定期举办校内技能大赛周活动,建立起院、市、国家三级技能大赛体系。”杨和平表示,通过积极搭建竞赛实践锻炼平台,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上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其中,农业类项目占获奖总数的95%。不仅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大大提高,学校也成为国家人社部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实验基地和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

3、个性化的就业服务指导

“对语言表达更有天赋,属外向型,适合营销类工作……”10月9日,利用职业素质测评等工具,该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职业指导师谭军正在该校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坐诊”,为2014届毕业生黄萍进行职业分析和个性化指导。

“2007年,学院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高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院校之一,我们就引入了《CETTIC职业测评系统》用于单招工作。”学院分管就业工作的副院长杨建宏介绍,通过科学测试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认识自我,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杨和平也表示,职业教育在为社会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应注重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从而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因此,学院将职业生涯规划课贯穿于整个大学教学中:大一指导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和核心岗位技能;大二注意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大三侧重端正学生就业心态、熟悉公关礼仪等。目前,学院已编写出版了5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如《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教程》等,以让学生找准定位、培养能力。

“最关键的是,我们一直坚持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杨建宏介绍,2007年,学院在全市最早建立了与麦可思咨询有限公司的合作,学院领导也先后多次带队赴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形成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估,从而为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招生计划调整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2013年,学院就根据反馈情况新增了“植物保护”专业,并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财会电算化等4个专业的招生计划作出了适当调整。

上千平方米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拥有专业化职业咨询室、远程面试室等10个功能区;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开展定向培养,近3年共有4196名毕业生服务基层,占毕业生总数的75.28%;建立“双困”毕业生信息库,实行“一对一”帮扶服务;投入42万元,将后街2000余平方米打造成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仅2013年就有15名学生成功创业……正是基于专业设置、能力培养、就业服务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近10年,该校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如何利用明星吸毒对孩子进行针对性教育 下一篇:国考报名5天 重庆5179人通过审核 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