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入场。
台下起立欢呼,掌声如鸣,经久不息。
台下坐着的,是在2015这一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代表。
让科学家们如此激动,这样的场面并不多见。
习近平缘何能赢得科学家雷鸣般的掌声?
与科学家亲密接触
这些年,习近平在国际舞台密集出访,纵横捭阖,在国内整顿民生、打击腐败,日程表以分秒计算,但并不妨碍他和科研人员频频亲密接触。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有他俯身为年迈行动不便的老科学家们颁发证书的身影;每年春节前夕,有他亲自或委托慰问老科学家的温暖话语
2012年8月21日,习近平俯身拾镜的故事在众多国内外科学家中广为流传,一位大国领导人礼贤敬贤的气度,至今让国际科学界印象深刻。
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上,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致辞结束后,联合会主席罗伯特威廉姆斯准备上前握手祝贺,由于匆忙起身,笔记本、笔和眼镜全掉在地上,习近平发现了他的窘态,弯下腰帮他捡起眼镜。
2013年两会,上任不久的习近平以总书记的身份出现在了科协、科技界联组会上,开场白是这样讲的:在党中央工作的前五年,我每年都去港澳组,当了总书记后,我第一个来科技组。让在场的科技界政协委员们激动不已。
时任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委员回忆当时的情景,总书记没有说什么大话、空话,他的讲话几乎都是脱稿的,有自己的理解、思考和例子。看得出来,他确实对科技问题有着非常深入的思考。
2013年6月11日,习近平亲自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为三名航天员壮行。13天后,习近平又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亲切通话。
拿起话筒的总书记微笑着说:海胜、晓光、亚平,你们辛苦了。你们进入太空工作生活已经有13天了,我们大家都很牵挂。你们现在总的情况怎么样?身体状况如何?工作进展如何?用亲人般最真诚、最朴实的话语为航天员加油鼓劲。
2014年2月8日,全国人民还沉浸在农历新年的喜悦中,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极地科学考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探求新的发展空间的重要领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这封来自总书记的贺信为此时离乡背井的极地工作者们带来了温暖,为所有极地科考人员打了一剂强心针。
2014年11月18日,正在澳大利亚访问的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陪同下,考察正在当地补给的雪龙号,慰问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这在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尚属首次。
主席一上船就和我们大家打招呼,下船时还不忘叮嘱大家注意身体。来自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随船医生黄罡在慰问结束后,仍然久久沉浸在兴奋的回忆之中。
2015年10月国庆假期,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消息振奋国人。此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习近平曾三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她,分别是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给越南《人民报》署名文章,以及2016年新年贺词,称赞以屠呦呦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用智慧与双手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将中国创新的美誉传遍世界。
科技走进政治局课堂
如果说走进实验室、产业园,和科学家频频亲密接触等举动足见习近平对科技的重视程度的话,那么听了习近平的演讲不难发现,他是一位资深的科技粉丝。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两弹一星,从中微子物理到人类基因组测序,从量子通讯到北斗导航这些高深晦涩的科学名词全都是习近平演讲里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就来到了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了解中国光谷发展情况。光纤通信、3D打印、生物质能源看到这一系列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欣慰地说,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国家富强靠什么?靠自主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同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联想控股柳传志、百度李彦宏、小米科技雷军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科技界大佬摇身一变成了老师,大数据、互联网手机、3D打印成了政治局学习的课堂内容。
2015年12月16日,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近平在开幕式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问题。参观博览会时,习近平驻足阿里展台10分钟听马云解说农村电商发展,走进腾讯展台问马化腾微信春节摇了多少红包,就百度的无人驾驶车和李彦宏有问有答,听360的周鸿祎讲解天眼和天网之后,还玩起了Ninebot和小米公司联合推出的九号平衡车。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事实上,这几年科技界的动静不可谓不大。
一方面,科技成果捷报频传,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大国的地位无可动摇。
一方面,部分中国科学家论文集体被撤、科研经费滥用的新闻让科学家集体声誉严重受损。
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时期,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呼之欲出,鸣锣在即。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
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科技体制改革举措。
201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出台。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出炉。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这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内容最丰富、政策最为全面、涵盖面最为广泛的科技体制改革文件,距离上一次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展开阶段的标志性文件《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整整30年。
疗沉疴,化郁积。数百项措施震撼出台。
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改革了。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服务平台成立。往日科研项目多头申报,经费分散、项目分散,科研人员为了申报项目疲于奔命,让科技智力大大浪费,投机者一鱼多吃的空子和现象将不复存在。
一系列旨在打通限制科技成果转化症结的政策也出台了。针对长久被痛弊的产学研几张皮现象,方案提出推动科技成果处置、收益权改革,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报酬制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全部留归单位,处置收入不再上缴国库。同时明确科技人员分享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的方式和最低比例,允许科研人员停薪留职下海创业,试点企业家到高校任教,着眼于强化对人的激励。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来了。一向被作为科研主体的科学家们,创新的大旗似乎被平民大众抢走。创新的权力不再集中在科学家手中,除了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强势进入,大众的创新也如火如荼。竞争和激励,让原来集中于科技领域更多转向创新领域,由小众转向大众,由研发转向研发和创新一体化,由科技政策转变为创新和科技政策并举。引导、激励、规范创新政策正在更加准确地围绕科学、技术、创新的规律,精准实施,有效推进。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具体事项的改革都需要多方发力,如何才能落实到位?
据了解,方案提出的143项待办事项,每一项都被明确了具体成果、牵头部门和完成时限,使改革可督查、可检验。
改革就是为了让科技人员和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全程参与实施方案制定的一位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获得感,大概就是这次改革让科学家们众望所归的原因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重庆男孩被世界最难考大学录取 奖学金20...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要提防哪些“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