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考 > 大学更名热应“降温” 学者:办出特色实乃根本

大学更名热应“降温” 学者:办出特色实乃根本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02-01

大学更名热应“降温”

徒有虚名于事无补 办出特色实乃根本

近一年来,原泸州医学院两度更名风波持续发酵,争议不断。1月26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对此事件回应称,将完善学校名称使用的相关政策规定,防止引发高校校名冲突。

对此,有学者表示,作为大学代表符号的校名,往往有着深厚的内涵,应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继承性。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承担使命、发挥功能,才是高校的立足之本。

助推浮躁之风

一个数字颇令人惊愕。据相关数据统计,过去6年间,我国共有472所高校更名或申请更名。

高校更名,不仅使家长与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陷入茫然,也让不少在校生、毕业生,在介绍母校时,不得不花上一番力气,甚至担心由于学校更名而影响就业、职称评定。更有一些校友,因为母校更名而感觉失去了以往的情感归属。

事实上,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院校更名现象。近年来,由于办学层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变化及办学水平提升、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本科学校等情况,我国一些高校相应调整了校名。

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看来,历史与现实证明,更名是许多高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学校名应该有相当的稳定性和继承性,高校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更名,更需慎重,否则会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更名的高校,一般是希望借此获得较好的社会认同,以求更好的发展。”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认为,任由“更名潮”肆意蔓延,不仅不利于高校形象和知名度的建设,反而会助推浮躁之风,甚至扰乱高等教育秩序、破坏高等教育生态。

“高校更名要尽量减少文化价值的流失,如果一味求全求大,很容易‘千校一面’,得不偿失。”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车如山认为,高校更名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立足客观实际,尊重教育规律,注重科学性、方向性和规范性。

高校更名潮泛起何处

原泸州医学院两度更名风波,跨越四川、重庆两省区,牵扯了四川大学、西南医院,堪称近年来高校更名热潮及其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的一个缩影。那么,这股热潮从何而起?

“高校更名热现象的出现,并非单一因素所致,也不完全是为满足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本身的需要而产生的,很大程度上与学校分层及政府政策引导有关。”车如山表示,对学校的简单分层,不仅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平等,也加剧了校际之间的盲目攀比和无序竞争。

“我国高校是按不同层次与归属进行管理的,大多数校名包含了主办者与办学层次的信息。‘大学’一般指有研究生教育以上的办学层次,‘省名挂头’则表示省办的层次。不同层次与归属的高校所享有的待遇差别很大,这也是某些高校更名的重要原因之一。”刘尧告诉记者,一些地方政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促成了高校更名。

特色才是根本

对于高校更名逐渐增多的现象,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确实存在少数高校盲目追求升格和更名,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弱化的问题。”

一所大学的知名度与地位,与其校名并无实质关联,而是与其办学质量和水平相称。“大学要想基业常青,徒有一个虚名显然是于事无补的。名字并不能说明一所院校的实力,院校的实力才是使其远近知名乃至享誉全球的根本。”车如山表示,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有利于人才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优秀大学,才是高校在未来竞争中制胜的关键;使高校更名回归理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大学的和谐、科学发展。

有学者表示,名者,实之宾也。唯有名副其实,才能拥有真正的品牌。特别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没有固定的模式,但特色无疑是一所高校的安身立命之本。

“近年来,中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过程中,教条模仿、浮躁冒进的心态和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大学并没有摆脱对西方名校亦步亦趋的发展思路。”在刘尧看来,我国高校要扎根于中华大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林,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办学道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第一次中日韩教育部长会议召开 加强3国教... 下一篇:新疆对“高考移民”终身追查 哪怕毕业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