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中考 > 2015年宁夏中考语文卷面分析及备考建议

2015年宁夏中考语文卷面分析及备考建议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01-19

为了及时反馈考生的答题情况,发挥中考的正确导向功能,现就2015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特点、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以银川、吴忠阅卷情况为分析依据),以改进教法,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促进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试卷特点

2015年宁夏中考语文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为标准,以“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为考试范围”,以《2015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命题说明》为依据,从宁夏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宁夏地区不同版本的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试卷继续保持了往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的版块、风格、题型特点及分值,循序渐进,稳中有变。试卷依旧是三大板块:积累36分、阅读40分、写作40分、卷面与书写4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整套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试卷题型丰富多样,考查面广,难易适中。难度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

2.许多试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一道题不只是考查学生某一单方面的知识或能力,而是考查了学生诸方面的综合能力。

3.试题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接地气,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4.今年的试题比较简约,问题问点清楚、明了。学生不易受干扰,容易抓住问题问点答题,不易丢冤枉分。

5.一些具有开放性的试题,试卷都尽可能提供了比较开放的宽泛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为学生着想,体现了多元性。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积累部分

第1题:默写(16分)。其中记忆性默写14分,理解性默写2分。学生平均得分:13分。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能力与理解能力,属于基础知识题,难度系数较低。该题分别考查了13句古诗词和3句文言文默写。从答题情况看,主要问题有:1.因写别字而造成失分。2.因写错字而造成失分。究其原因:①背诵只记音,不记字形,会背不会写。②语文基础差,同音字、形近字区分能力较差。3.背诵不过关,记忆不正确。这反映出学生背诵古诗文不是理解性记忆。4. 书写问题较大。部分学生书写认真、规范,卷面洁净,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但也有很多考生书写习惯差,字迹潦草、模糊,影响了得分。教师应当训练指导,规范学生书写。

第2题:依据所给信息填空(2分)。此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平均分1.19分,难度0.59。本题有两个空,前一个空填诗人姓名,后一个空填他的词作风格,正确的诗人姓名是“苏轼”,但学生的答案却五花八门,主要问题有:1.人名填错。或将苏轼的名字写错,或写成他人的名字,或虚构一个名字等等。2.回答该诗人词的风格特点的答案,正确答案有:豪放、旷达、豁达乐观、意境雄浑、想象丰富、题材广泛、善用比兴、夸张、象征等手法。从错误答案的表达来看考生根本不了解苏轼词的风格特点,所以就把相关评价词语或文章风格特点的词语信手拈来,胡乱凑数。

第3题:补全成语中所缺的字(4分)。共有四个成语:(浑)然一体、出类拔(萃)、有条不(紊)、痛心疾(首)。每个1分,共4分。平均得分2.21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成语”的积累与掌握情况。这道题分值较高,难度偏低。从错误类型来看,学生对成语没有掌握或掌握不扎实,听过但不会写字,因而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书写习惯差,平常写字就丢点少撇,连笔现象很严重;记错成语,如(浑)然一体记成(焕)然一体,与焕然一新搞混;学生没有养成积累成语的习惯,只靠中考前的短期突击积累,量多,记混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成语的教学不够重视。

第4题:猜字谜(2分)。题目内容比较新颖且有趣味性,考查了考生对汉字构字(造字法)的了解及思维能力。平均得分1.08分,难度0.54。考生答题情况总体来说,本题得分率情况相对较好。根据银川和吴忠的考生答卷的统计来看全对的约占30%,答对一个的约占50%,全答错的约占20%。存在的问题有,部分考生不会审题。题目要求“下面字谜是那些字?请选取其中两个作答”,而有的考生给的答案是词语;一些考生写了三个或四个字谜的答案;少数考生将两个空格填的是同一字谜的不同答案。

第5题:语序排列(3分)。此题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律定性,考查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考查思维判断能力。题目要求将备选的三个词语的序号分别填入给出语段中的括号内,要使表达准确连贯。这就要求学生要仔细阅读语段,并且理解三个词语的意思,再把词语序号填入句内。从答题情况来看,均分为1.60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题不清。部分学生急于答题而忽视了题干的要求及一些细节问题,导致了不必要的失分。探究原因:1.没有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良好习惯,没按题目要求答题。2.没读透文本,没有完全理解这一语段及其三个备选词语的意思,从而没能正确选填词语序号,导致失分。

第6题:给新闻拟写标题(2分)。此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炼概括能力。平均分1.12分,满分率约20%。学生失分原因主要有:1.对新闻和新闻拟写的结构要求很生疏,审读时对材料中的关键(首句、首段、结句等)内容不理不睬,而把一些边缘信息当成主要内容。答题时就出现了根本不着边际的答案。2.不会抓新闻的关键信息和关键字词,直接从材料中找一句话充数。而对新闻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黄种人、苏炳添、百米跑进十秒大关、首位、第一次等词却视而不见。3.对新闻标题的拟制要求不了解。新闻标题需围绕新闻的对象、事件、主要报道价值等方面进行拟制,且多是以何人、何地、何事的陈述顺序组句,语言要简洁,用语要连贯流畅。4.阅读能力差。很多学生都把新闻对象“苏炳添”写成“苏炳”或抄错,导致失分。

第7题:通过“龙舟”“粽子”这两个关键词,介绍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3分)。平均分2.03分。这道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是本次考试试题中的亮点。此题既有一定的限制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求唯一。这就为平素积累丰富的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也正因为此题的限制性和开放性,学生不能够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答题时,偏离或完全没有按照要求作答,使此题的整体得分不高。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家还特意把端午节确定为国家法定节日。年年过端午节,电视报刊经常介绍,祖辈也经常讲,但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时间、节日的来历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答不上来实在不应该。

第8题:漫画题(4分)。平均分3.14分。此题意在考查考生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能力,即观察漫画按要求答题,共有两问:1.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约有一半的考生得了满分4分。这些考生答题的特点是:能正确审题,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能认真观察漫画,正确理解漫画的主题。概括主题时,命了一个好题目。描述画面时,语言形象生动,紧扣主题。不足是:描述画面时简单,不形象生动,缺少情境与细节描述。对漫画中的人物没有准确的名称,人物关系没交代清楚。一些考生没能正确提炼概括漫画的主题。反映出少数同学不能正确审题,没理解题目的要求,不懂“描述”的意思,不懂“主题” 的意思,把内容当主题了,不能透过漫画的内容表象概括提炼主题。要加强这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审题,掌握答题方法。

 (二)文言文阅读部分

第9题:解释文言句中加点字(4分)。平均分:2.43分。对四个字的解释,“状”的得分率最高,其次是“说”。错的最多的是“上”的解释,其次是 “发”。本题答题情况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得不细,抓得不实,文言文中一些字词的意思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教学中没有加以强调,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对学过的文言文课文掌握得不好,翻译课文没有做到直译,没有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如果学生翻译课文能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每句都能准确翻译,句中的这些加点字也就能根据整句的意思加以解释。学生学得过于死,没有养成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文言文翻译习惯,不会根据整句的意思分析句中某个字词的意思。

第10题:翻译(6分)。平均分4.01分。本题考查考生对学过的文言文的翻译情况,试题所选的句子短小,难度也不大,基本上能够考查大部分学生的翻译水平。得分较高的同学主要是对文言文的重点字词掌握较牢固,能够较精炼地将文言句子翻译得准确到位。得分不高的一部分学生失误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句子翻译不准确,对句中关键性的词语漏译、误译;对特殊句式不会翻译。根据失误的案例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对学过的文言文课文翻译掌握得非常不好。教师平时的教学对于文言文的翻译没有字字落实,生生落实。学生学习文言文课文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没有真正理解掌握。

第11题:诗句赏析(2分)。题目要求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来赏析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两句诗,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品味赏析能力和审美能力。但是学生答题情况很不尽如人意,总体得分偏低,平均得分0.95分。究其原因:文言诗句赏析一直是学生的软肋,大多学生缺乏答题的套路和技巧。对于典型的名句学生还能说上几句,对于像本次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诗句,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尤其是题干要求的“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就傻眼了,因为他压根就分不清什么是内容、什么是写法,干脆一股脑都写出来,堆积在一起,更有甚者,把两者写反了。建议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所有的古诗都要同等对待,而不是厚此薄彼。当然更要教给学生赏析诗句的方法,学会多角度赏析。

第12题:说说《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空游”的表达效果(2分)。平均分1.33分。80%的考生都能答出“空游”写出了潭水的清澈见底,空灵透明,得到了满分。其中一小部分考生分条理作答,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考生的典型错误有:1.写出了作者本人的闲适、悠闲自在的高洁品质。2.照抄题干。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扎实,教学没落到实处。学生对学过的重点篇目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或者是非常的不熟悉。

第13题: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句话中“醉”和“乐”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2分)。平均分0.57分。题目意在考查学生对课内重点文言文篇目基本内容的理解。得满分的考生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能答出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强,用词精准到位。答题中还有一些典型错误,如:1.“醉和乐都是名词,太守无论是醉是醒,滁人、客人永远快乐,这两个字反衬太守”。2.“欧阳修被贬伤心欲绝,这样的醉实际上是酒不醉人人自醉”。3.“醉中乐莫过于诗人才会有这种想法和行为”。4.“借酒消愁愁更愁,太守喝醉还能同百姓乐,写出了太守广结良缘,性格好”。5.“醉和乐都有着快乐的含义,这句话中,醉和乐的关系理应就是这样”。这类答题的原因是考生根本就不熟悉、不理解课文内容,也就不能准确领悟醉与乐的关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西科大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 下一篇:中国海洋大学行远讲座开讲 朱云汉作第一讲